我们很大部分同学过去写文案会依赖直觉、灵感或者是个人经验,很容易陷入“自嗨”。文案原本就属于商业,是需要理性和逻辑的。要时时记着,文案是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的需求与痛点出发去写的。过去两周的文案模块课程,老黄教会了我们文案写作的方法论和步骤,那今天我想跟大家交流下文案写作思维层面的东西,聊一聊「用户视角」。
用户视角,就是要求我们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人,发现他们的需求、发现能打动他们的营销策略。但是可能很多人有多这样的疑惑:究竟怎么样做才能够有「用户视角」呢?
记住这句话:忘掉自己的感受,假设自己是用户,反问这和我到底有什么关系?
比如,你是马蜂窝旅游的运营,毕业季了,你希望应届毕业大学生都来用马蜂窝,你需要反问自己:假设我是一个准毕业大学生,马蜂窝这款产品到底跟我有什么关系?
再比如,你想搞个线下读书会活动,报名参与即赠送小礼品,你觉得能激发大众的参与热情。你需要反问自己:假设我看到这个活动,赠送小礼品挺好的,但这个活动到底和我有什么关系?我为什么要参与活动?
上面这些“和我有什么关系” 的反问,就是在帮助你远离自己感受,让你向用户视角靠拢。
这里有个前提,只有你明确了用户是谁才能代入角色去思考。如果你说,我不知道用户是谁怎么办?在刻意练习阶段,可以先把你的家人、朋友看作你的用户,理解他们的所见、所思、所想。
那如果你说,我知道我的目标用户是谁,比如高净值群体,我离他们太远,平时接触不到,很难去理解他们,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首先,基本的用户画像分析我们是要做的,比如,收集用户数据、做用户访谈、看与目标用户相关的分析报告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做以下几点:
1、扩展社交圈,有意识结识不同阶层、职业、年龄的朋友。
你不是高净值人群,你老板是呀,或者他社交圈里有这样的人呀,你可以分析他们朋友圈的内容,或者找他们深入谈谈,这样的体验肯定比空想更深刻、实际。
同时多与客服这类跟客户有直接接触的同事聊天,听听他们怎么理解客户的,定期交流。
2、细分用户,充实用户素材。
同样是高净值人群,90后、80后、新中产……这些人有什么消费特征?你和他们有共同经历吗?你/客服对他们的真实感受是什么?哪些新闻报道能帮助你去理解他们?
对你的用户越细分,用户的画像越清晰,更能够洞察他们的行为背后的动机。
另外特别指出一下:用户视角中的用户,不是仅仅指用户本身,它还关乎于实际决策者。
举个例子:
卖英语培训课,我们不仅仅要考虑上课的孩子的角度,还要考虑为孩子出钱报课的家长角度。
如果想更上一个台阶的话,还可以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获得用户视角的洞察力。这部分内容来自于李叫兽以前的演讲。
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观察用户的视角可以从用户当前的任务,时间,社会关系,群体关系和自我角色关系中获得需求的视角。
本质上所有需求都来源于人性中的缺乏感。缺乏感来自人的心理落差(A-B),我们要不断寻找落差的来源。对缺乏感的挖掘,就是发现人性、并利用人性的过程。分享一个李叫兽总结的消费者落差表,具体如下,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挖掘用户需求。
从落差表可以看出,落差表中包含着5种视角,5种落差来源,5种心理状态,以及很多种因为落差而产生的对应心理。
1、任务视角,用户需要完成一件什么事。从社会学的角度,每个人都有相应的人生任务,比如小时上学升学,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生儿育女,创业工作实现人生理想,维护亲朋关系,都是人生的既定任务。
2、时间视角,用户对过去,现在,将来的心理影响,比如人对过去都有怀旧心理,对自己的过去的人事物都有回忆和怀恋,对现在都有生存的压力,奋斗,要维系的关系,对未来的恐惧,希望,迷茫。
3、群体关系视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际关系圈,朋友,同事,亲人,恋人,受影响的人等,跟同圈层群体的交互中会产生很多如亏欠,互惠,感激等心理。
4、社会群体关系视角,用户生活的社会环境,决定了群体参照的对象,会产生渴望,从众,回避,融入等心理。
5、角色视角,用户的价值观,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决定了身份任务,人都会与自己的角色和价值观做保持一致性的心理,扮演好角色。
通过以上的5个视角的分解,对人群进行深入的角色关系,任务和对应的心理,可以洞察到用户背后的动机,找到营销沟通的机会。对这方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学习下心理学,也可以去上李叫兽的课。
今天说的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大家在实践中检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