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或者不生?
写或者不写?
生孩子和开始写作,貌似是一样的。
我们本以为,回答这两个问题应该很简单,想写就写,想生就生,都是来自于个人念想。
可是社会学家经过取样分析后证明:
我们所做的重大决定,比如生不生孩子,做不做这个职业,都是对外力——社会力——所做出的回应。
尽管我们有自由意志,尽管决定写作和决定要小孩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但是别人的行为的确影响了我们自己的决定方式,并产生一个普遍模式。
我们的出生率在下降,其实是模仿行为在起作用。有人说养孩子成本太高,不适合我们这类焦虑的中产阶级,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对这观点表示认同,并身体力行不要二胎。
关于写作,是不是因为这个时代,让许多人都看到了写作带来的经济效益,大家互相模仿互相学习,写作的队伍越加庞大。我猜,只是单纯的热爱写作而不梦想出书成名的作者并不太多见。
当然,写作所带来的附加好处也是举不胜举,比如,自我梳理,自我提升,自信增加,心灵的释放和出口,等等。
然而,追求趋同,让我们大家越发的互相理解。
谈写作心得的大牛们都不约而同的谈写作带来的美好,谈写作能实现的理想,谈写作带来的人生价值,却很少提及他们坚持写作的真正动机。
但真正能让一个人长期坚持下去写作的动力究竟是什么?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我当初选择来简书写东西,只是单纯的想改善自己的表达方式,思维习惯,还有逻辑思考能力。因为我的脑子经常像浆糊一样,把所有的想法和知识混在一起,难以自成体系。
于是,强迫自己动手开始写,把脑子里僵持多年的东西归类整理。
可谁知道,还没整理几篇文章,就感觉自己脑袋空空,无法再进行输出。这才意识到,过去看得书不及时在脑中重复和整理,早已失效。这才意识到,经常灵光一现的好想法,不及时记录和修改,早已消失。
于是,又把之前看过的书再拿来看一遍,想过的问题再过滤一遍,这才敢下笔写出来。
刚开始,每写一篇文章出来,看着自己思路越来越清晰,语言表达越来越顺畅,我便会自我鼓励一翻,嗯,不错,有进步。
可是,当我慢慢在乎点击率,在乎外界给我的反馈时,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开始忘记写作的初衷,开始模仿别人的写作风格,开始思考更受欢迎的写作主题。完全忘记自己到底想写什么,想通过写作得到什么。
这才真真切切的体会到,外界力对我的巨大影响。因为我也开始梦想成为签约作者,梦想有朝一日能靠写作维生。
虽说有梦想总是好的,但这个梦想好像阻挡了我真正前进的道路,这个梦想好像限制了我的追求。
我一边参加着日更活动,一遍质疑这种写作方式的合理性。21天连续更文,真正让我能有成就感的文章顶多一篇,而我为什么还要坚持每天写一篇内容不深刻的?而不是一周写一篇精耕细作的?
我就好像有很多力气想用,但总打不对位置,反而让我越发紧张。
这21天,我只为用力完成任务而写作,却很难兼顾我真正想要输出的东西。
有人说,真正的高手,都是极度放松的,像流水一般,能量从脚到腰,再传递到他手上,在过程中没有损耗,于是出手的一刹那势如破竹。
所以,我现在开始告诫自己,不是多努力就会多成功,不是追求财富就会富有。
而是要随着以及心的律动,放松的去写作,写自己喜欢的东西,好事儿自然会追随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