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心里都有梦想。难的是,为了它,你肯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而当你得知,你的梦想终有一日会舍你而去,你会选择勇往直前,还是黯然离场?
对麦琪而言,做出明确的选择显然不那么困难。这个三十一岁的女人生活窘迫,家庭破碎,本就一无所有。她从十三岁起坚信,只有拳击才可以使她摆脱贫困,抵达梦想。
于是,在三十一岁前,她只身前往拳击馆,遇到了弗兰克和埃迪。
虽然弗兰克始终不愿意教麦琪打拳,她仍然留了下来,住在暗无天日的小房子里,艰难度日。
从某种角度来说,麦琪是个比石头还固执的女人。可是,当我看见她用力地啃着顾客吃剩下的牛排,或者是她看着客人留下的小费面露微笑的时候,我又开始觉得,这个执著于梦想的女人,可爱极了。
如果,弗兰克的女儿能够理解父亲,那么接下来的一切,也许就不会那样发生。我是说,如果。
弗兰克还是在每周的同一天里收到女儿原封不动退回来的信。他什么也不说,也看不出丝毫情绪波动。他只是把它收起来,和以前的信放在一起。
我不知道为什么弗兰克会突然决定教麦琪拳击,我想他自己大概也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因为许多时候,情感这东西没有任何轨迹可寻。
而《百万宝贝》所要讲述的,正是围绕在这样两个人之间的,关于情感的故事。
在看这部电影以前,我始终想到本片四项奥斯卡的重量级来头,诚惶诚恐之余不免有些眩晕。所幸,伊斯特伍德的镜头依旧深沉,朴实无华。加之三位主演都是绝无仅有的实力派,表演有力的同时绝不过分张扬。
唯一的眩晕感来自拳击场上惨白的灯光。麦琪一次又一次挥拳,将对手击倒在地。一如那些恍惚的光线,我不知道那一刻她是否真心感到了胜利的喜悦,抑或只想在观众的欢呼声里暂且忘记现实。
还有那些被击倒的,被人淡忘了面孔的选手,她们在这里是配角,理所当然遭到抛弃。可是,那背后又有多少血泪模糊的,你不知道的故事?
其实,每个人都一样。谁知道那些光鲜的外表背后,有着怎样的伤痛。
比如深爱着女儿却得不到谅解的弗兰克。比如有着刻薄母亲和弟弟的麦琪。比如在拳击中失去了一只眼睛而后默默无闻的埃迪。还有,那个偷袭了麦琪的女拳击手,她那样害怕失败,害怕失去拥护者后的寂寞。
观众们在台下欢呼,载歌载舞。拳手站在台上,站在明亮的灯光里,宛若神明。
影片行进中几乎没有音乐,只有器物交击的嘈杂声,以及拳头击打在身体上发出的钝重响声。其实这才是一个拳手的真实生活。你说他们能有多快乐?
学拳,教拳,归根结底,都只是慰藉。
由始至终,埃迪是唯一保持头脑清醒的人吧。自从二十年前在拳击赛上失去一只眼睛开始,他的心就变得异常清明。接着,他用剩下那只眼睛看到一个又一个拳手的迅速上升、辉煌、燃烧、倒下。只有他懂得,平淡地活着是一件多么幸福和奢侈的事情。
所以他才试图说服麦琪,远离拳击。
可那终归是多余,对于没有得到过的人,遑论失去?年老深沉如弗兰克,为了得到在女儿身上从未获得过的爱,照例盲目走上这条飞蛾扑火的道路。
麦琪更不用说。她在这个看似冷漠的老人身上,找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怀。这让她可以暂时忘记母亲的尖酸和兄弟的势利。也许一开始的执意跟随,也是因为弗兰克身上隐约的慈父的影子。
胜利反而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两个人相互依赖。重要的是,弗兰克最后对麦琪说的那句——我爱你。
说完这句话,弗兰克轻轻吻了麦琪的右脸颊。然后,他异常坚定地给麦琪注射了药物。麦琪用一种奇异的眼神凝视着他,如果她还能开口的话,她会说谢谢还是对不起,我不知道。
但是她的脸上有笑容,这笑容直到弗兰克转身走进黑暗里以后还是那么灿烂。
是啊,该离开了。比赛失败了,身体瘫痪了,与家人和好的愿望破灭了,以后的道路也显得那样昏暗。可是,为什么仍会感觉幸福?也许是因为终究有一个人,可以为自己流泪,可以说出世界上最动听的那三个字。
足够了。
音乐响起,故事完结。
由于这个阴暗的结局颠覆了传统家庭价值观,又大胆地探讨了“安乐死”,使得影片在上映后遭到了残疾团体的空前抵制。窃以为这是多余。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结局,影片才跳出了传统体育励志片的框架,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何况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意不在此,他要讲的,其实只是关于一些人怎样找寻情感归宿的故事,是关于那些寂寞的人在世间相互取暖的故事。
没来由地想起《这个杀手不太冷》,其实两者有许多共同点。都是年龄相差悬殊的男女主人公,男主角外表都冷漠,女主角境遇都悲惨,最后他们都找到了爱,即使都有人死去。虽然《百万宝贝》主要讲述的是亲情,而《这个杀手不太冷》着眼的是爱情,可相同的是,这两者在现实生活里都越来越罕见。
一直喜欢看这样的片子,因为会觉得小小的温暖。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人类短暂而羸弱的生命总是要承载太多的追求与梦想。忙忙碌碌、跌跌撞撞、苟且偷生、心力交瘁,以至于竟然忘记了——
爱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另一种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