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良大师
1.
我让一位女粉丝失望了。
前段时间,写了一篇点击量杠杠的文章,一位女粉丝顺藤摸瓜,找到我微信,一定要和我聊聊。
本着对粉丝有求必应的原则,聊就聊呗。
20多分钟里,自我感觉有问必达,积极坦白。怎知,快结束时,那女粉叹了口气,说到:
「怎么感觉你冷冰冰的,你还做过保险,应该很热情才对......」
我很无奈的说:
「小姐,我对你已经比对我老婆还热情了,而且为啥做保险的,就一定要热情呢?」
电话挂后,心里还真有点不爽,无偿陪聊,别人还说不热情,就因为我做过保险?
那女粉丝看法,其实并不罕见,很多人爱拿职业标签去定义别人。
Ta们的思维,就像压模机,不管你本色如何,都把你碾成ta心目中样品。
2.
我表姐从业于某外资人寿保险公司。她和我讲过一件尴尬的事。
表姐夫跳槽到一家基金公司做高管,公司老总设宴欢迎,让同级别的高管携家属一同参加。
宴会一开始气氛融洽,大家有说有笑,这时老总让各家属自我介绍。
有人说:「我叫XXX, 是做自媒体的。」
大家掌声一片,老总马上接到:「厉害,这个领域的人都才高八斗,引领时尚......」
有人说:「我叫XXX,在华为做HR。」
一片掌声,老总又说:「能在华为做HR,一定情智双高,能力非凡......」
又一位说:「我叫XXX,不做事了,就在家带孩子。」
一片掌声,老总说:「最好的教育就是母亲的陪伴,看来你是个通透之人!」
最后轮到我表姐:「我叫XXX,做人寿保险......」
...........*%¥#%……¥……¥#@%
整个房间突然寂静无声,好一会儿传来稀稀拉拉的掌声。
老总良久才说:「做保险好,做保险好......」
表姐说,那晚她明显的被孤立,仿佛混入广场舞大妈群的老汉,总让人有叵测之感。
这就是群体刻板印象的具体表现,一说到做保险的,就让人与打鸡血、死缠烂打联系在一起,所以,众人唯恐避之不急。
3.
大概8年前,在海南,我参加某学术机构组织的论坛。
由于酒店房间紧张,需要2人同一间房。
我与某咨询公司的总经理分在一起。
一开始,他很热情,交换完名片后,突然转阴,每当与他说话,他就环顾左右而言它。
我自知没趣,整整三天,也没再找他交谈。
论坛结束,会务组安排大巴车去机场,那总经理又和我安置在一排。
此时,他大出一口气,拍拍我的肩膀,说到:
「兄弟,谢谢你啊......」
这话没头没脑,我诧异的回问:谢我什么?
他说:「谢谢你这三天都没向我推销保险呐......」
我去,是怎样的成见,才能让人说出这样的话......
那时我已经是营业部经理,而且主要针对大型企业客户,那哥们根本就不是我的目标客户。
不过,就算他是,我也不会趋炎逢迎,因为我不想浪费我的热情。
4.
当然,社会偏见的形成,往往是双向的。正如大家对公务员的印象,并不会和“热情”关联。
而很多保险从业者,确实洋溢着让人望而却步的“热情”。而这其实对成交并没太大帮助。
我从事财产保险,和寿险属于两个体系,在有寿险需求时,分别找了两个客户经理。
一个年轻貌美,一个半老徐娘,前者热忱似火,后者平淡如水。两人同一家公司,产品条款完全一致。
你猜我最终选了哪个?
想必经常看我文章的读者,能猜出我的口味。
并非我对年长女性存在特殊情怀,而是后者很快洞察了我的需求,扼要阐述了相关利益。无关痛痒的话,几乎一句没多说,整个成交过程不足半个小时。
而前者,嘘寒问暖,拉家长套交情,在我不断催促下,才进入主题。但是,却表达的让我云山雾绕,不明就里。
现在想想都觉得有意思,同样的产品,两个人的表述竟会如此不同。
更关键的是,徐娘的平淡,反而让我觉得靠谱。而靓女的热忱,却有点让我没底。
你可以说我是给脸不要脸,喜欢冷屁股。但我和身边人交流过,很多人和我类似。
你不用费尽心机的拿热情来包围我,你只用真诚的告诉我,你的产品可以带给我哪些利益,而且请你节约我的时间,对我来讲这也是一种利益。
5.
我的上述说法,也许有悖你的常识,难道对于销售来讲,热情不重要?
当然不能一棍子打死,对客户的尊重、体贴当然要得。但,凡事都有一个临界点,越了线反而过犹不及。
因为你要分清「共情社交」和「功利社交」的区别。
这是风墟先生提出的一个概念。
「共情社交」是指为获得情感联结与情感体验,而产生的社交行为。
比如你和发小的交情,你和朋友的联络......
这些都属于共情社交。与利益关系不大,大家是一种情感的共振体。
你的热情与体贴,在这个领域中,会相得益彰,正所谓将心比心,你为对方提供了情感上的支持。
「功利社交」是指为达成某一目的,或是从对方身上获得利益而产生的社交行为。
比如你和领导的关系,你和客户的交往......
这些属于功利社交。在这个领域,你交往的对象并不需要你的感情慰寄,更重要的是价值交换。
所以,当对方决定要不要和你开展「功利性」社交关系时,只取决于你在这段「功利关系」中能否提供足够的价值。
你可以产品更便宜,或者更多的增值服务,或者更清晰的表达产品收益,甚至别浪费客户的时间,这都是一种价值提供。
说完这两种社交关系,你应该明白,很多人都搞拧巴了。他们总想用「共情社交」的套路,去解决「功利社交」的事,这只会让人避而远之。
其实,你再深想一层,那些总打共情牌的人,更重要的原因是不自信,对自己的产品不自信,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他们唯恐拿不出可以交换的筹码,只有用一脸堆笑来替代。
6.
这篇文章有感而发,只想说明两点:
一、行业不分贵贱,别让冷暴力成为歧视的语言,其实这也是你素质的体现。
就像诺奖得主吉卜林所说:
和王侯散步,不露妩媚之颜,与樵夫交淡,不离恭谦之色。
二、一个不想找你采购的客户,即使你再曲意逢迎,他还是不会找你。
所以,不用极尽能事去讨好对方,有时适得其反,不如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
就像查理·芒格所说:
你要想拥有某个东西,最好的办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此时,你心里就不会再有紧张和忐忑,而是从容和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