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一下,我自小就对自己用过的物品有种特殊的情感,特别念旧,也可能是“敝帚自珍”吧。
我老家现在还保存着从小学到大学,再到从教后的历年用书,包括课本、学习资料、练习册、还有作业本、试卷等,甚至还包括画了画或写了字的小纸片,从小学到大学的各项奖状、奖品和荣誉证书,学期末老师给我写的评语,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到近年的日记本,相册,朋友寄的贺卡、明信片、书信等,甚至包括别人写给我的小纸条,还有收到的各种大大小小的礼物,哪怕是以前教过的小学生送的折纸鹤和小星星,还有画的画,写的祝福……
我年少时还热衷于收集各种各样的小玩意,有很小的可爱发卡,还有迷你版的各种剧照扑克,还有我喜欢的各种玩具,到各地买的各种纪念品,装饰品,首饰或装饰盒子,项链吊坠手镯手链耳环耳坠什么的,虽然我爱收集的热情远大于佩戴和使用,偶尔拿出来看看也感觉挺好的。
还好我家的地方大,屋子也多,我的物品可以在楼上楼下分别占有一个屋子,并没有觉得拥挤或过多。
并且我的物品不管再多,放的看起来再没章法,但其实都有我自己的规律。只要是我收拾过的东西,不管再角角落落,用的时候都会在一分钟内找出来。
因为我会按照物品的种类给它安个最合适的家。我不在家时,如果有需要找出哪个物品来,我会从电话里告诉妈妈在楼上/下哪个屋子桌子/柜子的第几个抽屉里一个怎样的盒子/袋子中什么明显标志的下面。这点也让我对自己的整理家的能力非常自信。
我从小对衣服鞋子却没有什么太大要求和感觉,记忆中只有一次,是在小学四年级过年时,我在市场里看中一套红色的漂亮服装,非要让妈妈给我买。但是后来知道因为当时我表现得特别想要,就让妈妈没办法和卖家还价,因而多花了不少钱,于是懂事地再也没有主动让家人买过一件衣服。印象中各个学段都分别有一套是家人专门买给我或是让我自己挑着买的衣服。
从小到大都是穿表姐、堂姐和姐姐穿过的衣服,也完全没有什么不适和不开心,因为表姐在洛阳市长大,穿着也算中上等,我穿她淘汰下来的衣服仍然很新很漂亮,在同学中也属于被人羡慕的。堂姐和姐姐都擅长绘画和设计,买的衣服自然也不错。
大学快毕业时姐姐带领我去郑州光彩市场帮我挑了几百块钱的衣服,当时下着大雨,我俩兴高采烈地试穿,她对打造我乐此不疲,我对终于可以有这么多漂亮的衣服穿甘之如饴。半天结束,我俩一人提了满满的几大袋子,快要拿不住了就打车回到家(姐姐租的房子),放下袋子,俩人又一起开开心心出去买,挑到市场关门,兴尽满载而归,至今还记得那种买到那么多心仪衣物的欢欣雀跃。
毕业后也慢慢学着给自己买衣服买护肤品,和姐姐或同学一起去试穿试用,买漂亮衣服和好用的护肤品。
结婚前对自己还是很舍得花钱的,结婚时也买了几件价格昂贵的衣服和鞋子。婚后越来越顾家,感觉似乎已经没必要再花精力打扮自己,也越来越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买的化妆品越来越便宜,服装方面只要有什么穿的也不愿再逛街去了。
就算逛街也总爱买便宜的衣物,看到打折特卖总忍不住买回来,哪怕款式已经过时,穿上也不漂亮,非常普通,我就想着平时穿就好,居家过日子哪能每天都打扮那么精致,那该多累?如果刚好是纯棉的,我就更有理由说服自己“舒服才最重要,在家里随便穿穿就好”。即使有很合身的号也会想着,万一以后发胖就不能穿了,买大一号等再长胖点穿刚刚好,还能多穿几年。
婆婆和小姑子不穿的衣服鞋子我都会欣然接受,并且还能再穿好久,直到开线掉色为止,还感觉又省了一大笔钱。这些泛滥成灾的打折或旧衣物,如果不是姐姐定期帮我淘汰,柜子里肯定早就满满当当,装不下了吧。
自从有了自己的家,精力开始全放在为家里购置物品。我在每个家总是怕东西不全用起来不方便,所以有我的地方物品都是应有尽有。从一针一线、一盘一碟、一桌一椅开始,什么都要亲自挑选。但凡是家里需要,都会挑当时感觉好的毫不犹豫买回来,几年时间不知不觉间就把几个空空荡荡的房子,装成满满当当,生活气息浓郁的家。
买沙发或者床的时候想着尽可能买大点,总觉得地方小,怕家人来了没地方坐,晚上也要方便住下来。这种时候虽说也是存在的,不过几乎很少。算一下,我家的沙发一年到头坐满人的情况平均也不超过五次,但是平时的活动空间却被挤占得非常小。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爱收集一些整洁的纸盒子和漂亮的包装袋子,很多时候用来说服老公的理由都是我可以用来做手工,但是很多年过去了,攒了满满一个柜斗,做出来的手工却屈指可数。
几年之前还曾因为家里边没用过的垃圾袋或者纸盒子被老公扔掉而吵架,因为姐姐把我的东西(她觉得没用的)扔掉而不满,也会因婆婆随便动我的东西而不开心。
那时婆婆总爱在我们不在家时去帮我们收拾屋子,还会不给我说就帮我扔东西(也是她觉得没用的),有时还会不吭声直接就把一些她有用的东西拿走用,比如项链和香水,虽然这些我很少用到,但还是会很介意。好多次被她收拾过后,有些东西我要用时就完全找不到,她也早已忘记随手放到哪里。如果有急用,这种情形就相当让人抓狂,她的收拾只是让屋子看起来更加整齐。
对于随便丢掉东西的行为,我深恶痛绝。觉得他们浪费,甚至暴殄天物。在我的观念里,每一件物品哪怕再小都不该被随便丢弃。应当物尽其用,很多时候他们所认为的垃圾其实只是有用的物品没有找到它正确合适的位置而已。
对于乱扔我东西的行为尤为愤怒,或许因为感觉物品的所有权属于我,但支配权却不受我控制,进一步感觉自己的主权、话语权受到侵犯,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而生气。
现在想想,对于浪费这一点其实就是观念作怪——大量物品存放起来,完全丧失了它自身的使用价值,难道不是一种浪费?在原本就不大的房间里,可谓寸土寸金,一直堆放着那么多的杂物,难道不是对空间的浪费?在最美好的年纪,连续三四年不买新衣服,因为没有好衣服而推辞错过很多原本可以灿烂绚丽的机会,难道不是对自己青春年华的浪费?长期不用的物质过剩不仅耗费太多精力、时间,由物品影响心情甚至影响到亲情和家庭和睦难道不是最大的浪费?!
而且我的东西总是多到爆,结果不仅占用了自己身边的空间,有时候也会占用公共空间,这就导致姐姐回来的时候看到总会忍不住想往外扔东西。我现在看到那些满满当当的角落也会觉得很头疼。
不过凡事总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断舍离这件事情不到一定程度就不会开始。
我是因为生活中慢慢浮现出来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考虑和关注,每个周末和假期总有太多的物品需要重新收拾(换季重整衣橱)和反复整理,不得不推迟再推迟向往已久的旅行或学习计划。
不过却发现被我整理过N次之后和之前对比,差别真的不太明显。并且还又陆陆续续添置了一些东西,整体总是进的多,出的少。虽然一次次收拾整理,感觉剩下的基本都是有用的(又或者说只是不知何时可能用到的),但依然有很多在家里长期束之高阁,有些还会因为太久没有用到甚至会忘记它的存在。
尤其是以前囤积了好几年也用不完的垃圾袋、卫生纸、香皂、电池之类,让现在的我感觉莫名其妙,自己是怕以后买不到吗?还是怕涨价贵到离谱以后的自己买不起?
那些备了几年也用不上的“常用药”,更让我发现我为未来担忧焦虑严重到什么程度,因为家门口就有好多家药店,也有一些药店提供24小时送药上门服务。不过还好,这些药物都在过期时被我心安理得扔掉了,随之丢掉的也有浪费钱的不安,毕竟“但愿世上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
还有厚厚的一沓各种各样的购物卡、会员卡、充值卡、银行卡、信用卡……回想一下:办这些卡一般都是因为有活动,要么感觉有优惠,要么因为有赠品,但是活动往往只是刺激更多消费,优惠也很少得到真正的实惠,赠品更是很鸡肋、或者残次劣质,赠的很多优惠券因为再也不会去,用不到其实也是没用、浪费。
这些永远需要不断整理的物品浪费了我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去做自己真正想做、应该做、值得做的事情。
再反思一下发觉我对待无形关系和有形物品的态度何其相似!
因为太念旧重感情,以至于只要以前关系还可以的同学都加为好友,还有各种场合认识的各种原因加上的学习伙伴,以及在某些场合问我要微信,不好意思拒绝而加上,我却对对方一无所知的人。有些时间长都已经忘记是谁,什么时候为什么而加的人,有些几乎从来没关注过我,更多的是加上之后就再也没聊过了,也不知道他们存在于我朋友圈的意义是什么。
但是我仍然觉得只要还能打开他们的朋友圈,看到她们的动态,只要不是又发生了什么让我非常难堪或难过的事,我一般情况下不会主动删除好友,哪怕和我不是一路人,或者经常发一些广告,我也只是设置朋友圈权限,不看他或者不让他看我,但有时也会收到一些垃圾信息,让投票、点赞、进群,或者因为领什么而需要群发给好友的信息。
有很多人,不管是想起来还是看到朋友圈已经让我很不舒服,以后也再不会有交集,却总是不忍心把这人删了,哪怕只有微弱到几乎不存在的联系,或许是因为不想伤害他人感情,怕别人看到已不是好友的那条横线而难过。但其实绝对是想多了,总是发垃圾消息给我的人对我应该也没那么在意。
添加了很多好友,却没有把关系真正用到。有时觉得很佩服一个牛人,好不容易添加了微信,却鼓不起勇气去联系,害怕打扰他人。这样别人就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有可能过一段时间就会被删除。原本想通过他们的朋友圈发的东西,可以开阔我的视野,让我有更多的收获,但是大多数牛人不爱发朋友圈。不联系结果就是收获其实很少或没有。
只有那些你真正去联系过、麻烦过的人,才因为有了更多的链接而得以保留下来。
我微信的聊天记录也是从来不删,有时有的信息的确有可能会再次用到而被翻找出来,但更多的几乎再也不会看。
每一条个人聊天记录都会被完整保留着,好像生怕哪次就会需要用到,陌生人也怕再有联系,提到什么事情,而我害怕忘记这个人是谁,与我有什么前因后果的来往,说过什么话,下次联系时可以看一下再回忆起来以免尴尬,所以不会删了。
除非连续几天经常收到一个人的垃圾信息,才会往前翻一下,如果发现收到他的全是垃圾信息才会清除一次。
隔段时间就需要挨个翻一下,看看哪些是已经把我删了的或设置我不能看他朋友圈的,还有那些加上后没有聊过,我也完全想不起来是谁、为什么而加的才会删除了。
这时会感觉如释重负,有种轻松感,愉悦感。但是这样却很麻烦,每次筛选一遍要浪费很多时间。
一直狠不下心来删除或退出那些价值不大的群聊。打开手机,经常会看到内存已满的提示,还有微信上信息条里永远的省略号……,好像因为大于999的信息量都不会显示具体数目。
公众号也是关注过多,其实很多几乎都不会打开来看。有些关注只是别人邀请或请求不好意思拒绝,有些关注只是为了领一个课程。
有时不得不将微信卸载一次再重新下载,这样之前的所有消息记录就全部清除了,也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心里反而也感觉很轻松,不过对那些没有及时保存下来有用有趣的聊天记录会略感遗憾,还是属于放不下过去类型的。
照片视频也是不舍得删除,然而我拍照片的时候,又有一个习惯,怕拍不到好的,于是一个场景往往一照就是几张十几张。照完之后又没有及时去筛选删除,留下精华的。
所以不管多大的手机内存都会存满,结果是每个手机用到最后都卡的要死,直到卡的再也打不开带不动了,到那时也才会挑几个几乎不用的软件点删除,或者把许久没打开看过的群聊信息清空。
淘宝购物车里也是有想要的东西加不进去时,才会想起来删几个很久以前加进去再也不会买的物品。然而再次看到同类想买的东西时又会把觉得还可以的统统都放进去,然后再去筛选对比,选出一个购买。
包括电脑里面也是很多时候因为手机上的照片视频占空间过多,就会一股脑全部把它们给搬出来转存到电脑上。
所以我到处都是储存满满的信息,由于信息爆炸加之没有好的习惯导致各种工具都不堪重负,息满为患。
信息多如牛毛,有时会在茫茫信息流中迷失,不知来向去路。有时重要的信息也会淹没其间,因为没有时间打开看而错过,也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网上各种各样收费或免费的课程也囤积了很多,总是想着有时间了就去学,但是往往新的还学不完,于是很少有时间有机会再翻出来之前的,然后放越久就越难得打开。
文档也是改过几稿都不舍得删,很多版本都留着,刚开始还知道哪个最好,几版之间有什么区别,不过要不了多久就完全不记得了。
兴趣爱好也是过多,不懂取舍。想学写作、画画、书法,又想学摄影、手工、瑜伽,还想学唱歌、舞蹈、插花,还有英语、园艺、茶艺、乐器、会计……
但是每一项即使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发展也是不够学的,更不要说还要工作,去充实提高自己。太贪心,兴趣过于广博只能没一样真正学明白,因此只能学会取舍,重点去学最重要的,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专业上,业余发展一两项最让自己开心的兴趣爱好。
生活已经被各种各样有形无形的事物压地我有些喘不过气,太费力地在里边挣扎。更不要提那些无孔不入的各类广告、无处不在的消费陷阱——买一送一,买几件打几折,充值卡满多少减多少,稍不留神,无形之中不仅没有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反而添置了很多不必要的东西,增加了额外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我总是在一方面留恋过去,一方面又担忧未来中步履迟缓,就是很少活在当下,活得毫不轻松。
也是多年以后的现在再看,才发现前些年因为太多外在的东西,而让我忽略内在真实的自己很久了。并且这种不能活在当下的心理根深蒂固。
比如看到美景或者有趣的人事物,第一意识并非认真体会,感受美好,而是最先想到赶快拍下来,珍藏这个美好的瞬间!
买回来的水果也是先从不是特别好的吃起,有时候想去吃那个当时不舍得吃的水果时,才发现已经不是那么新鲜,口感也不如刚买时候好。
有一些特别好的衣物和物品却因为总想着到某个特别时刻、去某个特别场合的时候穿或用的,结果总也用不上。不是时间来不及就是舍不得,还在等待一个合适它出场的机会出现,而这个机会总是渺茫。直到某天终于来临,却发现已经不知不觉间以前的特别珍藏版早已不再光鲜。
这个时候我才想到了一定要断舍离!
很多年前就有个姐姐给我强烈推荐过断舍离,我的亲姐姐也经常给我说我需要断舍离了,可是似乎缘分还不到,一直未能开始。直到生活中的琐事零碎牵制约束,让我进步越来越缓慢,身心也越来越疲累,才真正开始想逐渐实施,也渐渐学着主动丢弃一些东西。
其实自己去年过年前就买了《断舍离》,因为实在感觉断舍离太有必要了!不过在购买书籍的时候,又忍不住一下子买了两个不同版本的,分放在两个家里。
寒假初始扔了一些东西,清理完也觉得很有成就感,家人来都说感觉清爽了很多。但是仅仅隔了几个月,再次环视整个家,又发现依然有很多可以清理出去的。
看到何老师五一劳动节期间发起了新一轮的断舍离活动,立马加入了。
现在的自己依然没有学会很潇洒地扔,但是东西没了坏了给谁了也不会再耿耿于怀,也不会强迫自己去忍痛扔东西,毕竟观念里还是不能浪费。
其实每样东西我都可以给它找到适合的用途和位置,有些完全可以等用完再扔。
比如说第一天先从抽屉开始,把快过期的瓶瓶罐罐里的乳液霜膏倒出来,擦脖子擦胳膊擦腿,过期的用来保养鞋子也不错。
在断舍离的过程中发现以前虽然自己满柜子衣服看起来倒不少,但真正遇到正式场合却很少能穿得了。那些不好看不合适也不喜欢的打折衣服很少真正上身穿过,发现这才是真正的浪费。
给别人买东西倒是很大方,尤其为婆婆买衣服和礼物从来都是挑贵的好的,为什么呢?因为她平时穿的就很讲究,太便宜的和料子不好的,她从来不会穿上身。再贵的衣服只要再穿不好看或者略微有些旧了,款式过时的哪怕依然很新,也扔得很利索,毫不心疼。
反思一下自己之前的行为,的确发现自己的讨好者心态,总是觉得应该让别人满意别人喜欢,很多时候会忽略自己的感受,不顾自己的委屈。但是往往,当我们对自己不够重视,别人也往往会容易忽略我们。
我会在劳累一天下班后满大街为姐姐找她喜欢吃的东西,辛苦一周休息时陪婆婆选她喜欢的物品。然而我对爸爸妈妈和老公却随意很多,因为他们从不向我提要求,对使用的东西也没有过高的标准。
应该是从小受妈妈的影响,她就是一个宁可自己委屈劳累,也不会麻烦别人的人。并且始终秉持“待人不得不大,持家不得不小”的观念,自己节衣缩食也绝不对别人小气。
这两年逐渐开始变得关注自己内心的想法,不再把别人都排在自己前面。也更愿意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为自己挑选需要的、喜欢的和合适的。
现在我买什么如果有两个喜欢的,很难抉择,就都买了,并且主动拿去让家人挑,有一件能被她们看中也很开心,我自己要剩下的也挺好,反正都是自己喜欢的 。
改变的同时也发现别人对待我的态度也越来越重视了。
为什么我们总根据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来对待他人?因为你对待自己的方式决定了你认为自己的重要程度。
越来越发现对于物质过剩的成人而言,相比加法,减法对我们生活的意义更为重大!要不断学会减、简、剪!这就是断舍离的要义!断舍离不仅是外在的精简,更是内心的修炼!
好在这两年越来越发现亲情才是最重要的,大多数物品对我来说也越来越可有可无。物欲几乎断的差不多了,好像也没有太多生活必需品,很多物品没了也就没了,坏了就坏了,也不会再难过或者遗憾。
也逐渐意识到每一个物品甚至每一段关系都有它的使命和生命周期。该告别时就告别,挺好的。这也是一种生命的新陈代谢。
越来越少因为外物生气,正如一个故事里说的:小和尚把老和尚心爱的兰花放窗台上,被暴风雨砸翻打坏了,非常害怕。老和尚却是非常豁达大度地说“我种兰花并不是为了生气的”
学习了非暴力沟通,发现原来是因为自己的感受、需要和请求没有明确表达出来,才没有被理解和满足。于是把自己物品放在不影响大家的地方,给家人说了不要乱动更不要扔我的东西,她们也照做了。挺满意现在的状态!
学习了断舍离之后经常会想:一个人、一个家中必要的物品又有多少呢?生活要逐渐学会精简再精简,让自己的生活空间更加增大,让能量流动起来。家里清爽了,心情舒畅了,家庭和睦了,这才是最好的风水和气运。
对那些放不下、舍不得的过往道个别!再见了,曾经!是时候做个了断了!还是不再见!珍惜当下就够!将当下做到最好,未来的美好也会值得期待!
感谢何老师带领我重新开始审视自己,重新启动自己的人生!还需要向默默忍受我这么多年的家人说声抱歉和感谢!这得是多深厚的爱啊!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受得了那个连现在的我自己都快要受不了的过去的我。
爱你们!
同时也要学会爱自己!给自己一些时间和包容来逐渐改变,毕竟我们从小学数学就是先学会做的加法,然后才学会的减法嘛!
学着断舍离!学着更爱自己!
以下是一些图片哦⊙∀⊙!先来个何老师的
谢谢耐心看完的朋友,希望对你们有启发!
珍惜当下!
哈哈,送个珍藏版的断舍离任务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