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发”用得好,何愁素材少

01 何谓“触发”?

“触发”一词,出自于《文心》。
《文心》是一本专门指导青年学生读写的书。
通篇采用故事体裁,篇幅短小,内容颇丰。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
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
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

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
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
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
这是就读书说的。
对于目前所经验着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也是触发。
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我所理解的“触发”,是指关联自身经验,进行发散性思考。
每个人的经验不同,观察角度不同,自然,“触发”的点也不同。
“触发”没有对错,要是自己的,新鲜的才好。

像章鱼的触角一样,发散性思考~

02 “触发”用得好,何愁素材少?!

写作时,总觉得素材太少,没什么可写。
只有骨架般的论点,没有素材的血肉填充,文章干瘪瘪的,毫不饱满。
为此,我观察了一些写得很好的文章,很多切题的点,都源于生活中的小事。
以小博大,引人思考。
一口气读下来,常常会有“这事我也经历过,怎么就没想到呢?”的想法。

《文心》——叶圣陶/夏丏尊

面对同样的景色,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心境,得到的,却是不一样的感悟。

同样是看到天上的月亮,张九龄感慨的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杜甫却思念起了家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李白在不同的心境下,有时想到的是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有时想到的却是友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人类世代更替,天上的那轮明月,却是亘古不变。
古时文人和我们相比,看到的,是同样的月亮。
“触发”到的,却是千差万别的感悟。

文人的思想固然比普通人更加深刻,观察力也是不可或缺。
原来,生活中从不缺少素材,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

从蝉声悟到抑扬的旋律;
从日影悟到明暗的对照;
从雷阵雨感到暴力的难以持久;
从雨后的清凉悟到革命的功用……

勿只把文字当文字读,勿只从文字上去学文字。
于有字的书以外,更留心没有字的书。
在眼前森罗万象的事物中,获得新的“触发”。

带着“触发”的心态,重读之前的书,比新书更加有趣。
眼前的一切,含藏着多方面的内容,等待着进一步的发掘。
什么都新鲜,什么都有意义!
“触发”用得好,何愁素材少?!

03 “触发”,还是自己的好!

用月的圆缺,比喻人事的盛衰;
用逝水,比喻年华难再;
用夕阳,比喻老年。
诸如此类的话,第一次听,觉得很是新鲜。
如果一味沿袭,让人觉得重复无趣,毫无新意。

上学时写作文,总以为辞藻华丽,多多引用为好。
一篇800字的文章,光“金句”就多达20条。
自以为获得高分就是鼓励,现在想来,真是肤浅。

古人的话,是当时他自己的感悟,并不曾想着为后人而写。
又怎能完全代表自己的心境呢?
“金句”可以用,不是多多益善,而是贵在用的巧妙。
“触发”,还是自己的好!

《文心》插画

把衣服穿在身上,最污浊的是领和袖。
因为污浊的缘故,洗涤时特别吃亏,每件衣服先破损的大概是领袖部分。
领袖是容易染污浊的,容易遭破损的。
衣服的领袖如此,社会上的领袖何尝不是如此?

这样的“触发”,是写作者对某一事物独特的见解。
读来让人眼前一亮,倍觉新鲜有趣。
身边的大事小情,加上自己的“触发”,转变成最为独特的思考!

04 如何练习“触发”?

①仔细观察,既要“看了”,又要“看见”

B先森陪我买衣服,我试穿了好几件,让他帮忙选一下。
他选来选去,指着我最后穿的那件,“这件最好看!”
我当时哭笑不得,因为那件明明是我穿了半年的旧衣服。
B先森不止一次“看了”我穿那件衣服,但从没“看见”过。

生活中,我们总是对很多事情视而不见,更别提观察入微。
“触发”的前提是要“看见”,要仔细观察。

②找出各自特性,进行关联性思考

在《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操作书》中,有个例子。
“保温瓶”和“妈妈”之间,有什么关联呢?

首先,找出各自特性:

都是外冷内热……
一样很耐用……
生活中不可或缺……
有机会就吐苦水……

然后,进行关联性思考:

我的妈妈就像保温瓶,外表看起来冷冰冰,可是内心永远热乎乎。
不管遇到什么事,我知道,都可以到妈妈那里取暖。
在我心中,妈妈跟保温瓶一样耐用,也一样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不过,妈妈也是人,有机会还是会吐苦水。
就像保温瓶中的水,装久了,需要倒出来装新的。
这样才能永远保持热度。

05 我的感受

《文心》一书,由叶圣陶和夏丏尊先生,共同编写而成。
自1934年,开明书店出版以来,再版多次。
84年来,经久不衰,备受好评。

初读《文心》,觉得内容简单有趣。
写作一段时间后,再读此书,又有新的体会。
这是一本“授人以渔”的书。
不仅指导给你读写的方法,还鼓励你积极思考。
值得每个学习写作的人读。

文中提到,一个大学毕业生,未必就胜过没有中学文凭的人。
真要求学的人,是不一定要进学校的。
学习的主体使我们自己!
我们自己要学习的话,无论在不在学校,都是可行的。
这也正是我们当代成年人该有的学习态度。

我在《文心》这本书中,看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文者之心。
看到了两位教育家前辈的敦敦教导。
希望每个人都能细读此书,找到内在的精神力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921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635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393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36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33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8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4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94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671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70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79评论 1 33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24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2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8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14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108评论 2 35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17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丨杏仁BOOK 最近在看夏丐尊和叶圣陶的《文心》,两位学者有感于当时国文教材的粗陋匮乏,于是,合作写出了一本着重...
    杏仁BOOK阅读 550评论 5 7
  • 实在是没有比这个书名更好的书名了。这是我最喜欢的中篇小说之一,我认为它完全可以和那些诺奖文学相提并论,甚至与《局外...
    jinglan0379阅读 886评论 0 1
  • 那些回到小地方的人,都很难再去远方。而那些留在远方的人,都很少后悔没回小地方。
    正在读着开心阅读 235评论 0 0
  • 前几天,妈妈给我发来了两张照片,一张是她和朋友们的合影,另一张是她和朋友们二十多年前的合影,黑白照片上还有着泛黄的...
    小懒君h阅读 393评论 0 2
  • 一周又过去了,而我所能做的,就是感叹韶光易逝。这周一直在思考一件事以及昨天发现了一件事情。 有一个发小从小就是一个...
    乡寒阅读 420评论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