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很容易恐惧的,大脑很容易评判自己这样不够充实,不够自律,不够有价值。
于是心就恐慌了,伴随着在城市里居住的狭窄逼仄,我虽然一天都阅读,可依然觉得自己把日子过窄了,心生自责、懊恼。
喜欢的小说还没有看完,还有好多的章节,眼睛看累了,改为听书,还是没有看完,心里还隐约有点不安,评判着该怎么管孩子,可我直接问题奔向目标,就是相互在表象上打转纠缠,还没有达到实际效果。
活明白自己,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我最想做的就是看想看的书,把想看的书都看一遍。 直到今早,看见孤独,突然对去年十一月贴在墙上几处的便签纸感兴趣了,那是我在那个时间节点写下对自己有帮助的心理学知识点,探索自我的经典语录。
重读一遍,发现对现在的我仍具备指导意义。
想起那个时间节点,我在外做事完全顾不上家庭和孩子,被老公强烈要求在家里照顾孩子,想其他的就是太贪心了。
那个时期是新冠肺炎后期,孩子们得支原体肺炎时期,切切实实生活在当下,尊重现实,顺遂生活才不会背负不必要的痛苦。
于是,我选择了一个可以在家就可以做的事情:写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终于清楚了,远离不是成长圈子的人群,不是没有人可以交往,而是舍不得自己的自由。不想在他人身后亦步亦趋,人没有自己的精神家园,不过是别人的影子罢了。在别人的世界里或悲或喜,也浑然不觉。
我相信凡事发生,必将有利于我。在限制的生活中,还是有很多美好的可能,而这些美好的可能需要我去探索,去创造。
想起蔡颖卿女士说过:
我极力维护生活里的安静。安静生活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节约的生活方式。安静使我能认真思考,能缩短工作所需要的时间,能转化面临的各种问题。更重要的是,安静使我拥有一种做任何事情都专心的力量。
生活方式没有两全其美,现代社会,不管男人女人,在家或外出工作,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限制存在,仔细看看,谁的生活不是小范围的不断重复?生活中很多的问题都是我们“舍近求远”的结果,我们舍弃现在,去追求遥远的未来;忽略自己的所在地,望向其他的地方;我们过多关注别人在做什么,而不去问自己想做什么。
我想牢笼的挣脱有时并不在用力撑开出口的框线,而是适时地侧身,缩小原本不需如此巨大的自我。我们可以在笼内定睛于困扰自己的栏架,也可以从栏与栏的当中眺望远处。生活的自在是正确的视野所及,敞开心眼的同时,我们的生活的意义也同时被开展:原来价值并非苦苦相寻到收获,而是一眼看到平凡生活的全部,并用最好的颜色留下自己的感受;我想那“最好“必定是早已存在的,只等着我们的钟情一瞥而后视它为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