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1994年以前出生的男人都必須服上一年兵役。
軍中同袍,與自己在同一時間入伍當兵的,我們互稱「同梯」。正所謂患難見真情,當兵通常都會收穫幾個不可多得的好友,我感到很幸運自己也遇上了。
退伍後,我們各自忙著自己的工作,雖然住得近,不過因為工作作息不同,很難找到大家都有空閒的時間,昨晚,是難得能與同梯看著夜景深聊的機會。
有事先行的W就不談他了,我跟J都各自打算在近兩個月離職,走往下一段人生旅途。
一月的時候,受到一位奇耙朋友的邀請,希望我能與他一同創業,剛開始還是有些排斥的,但又考慮到台灣的大環境(這以後有機會談)後,我毅然決然的決定加入了。
至於J,他一直懷著開一間屬於自己餐廳的夢想,發明自己的獨門菜色、醬汁,所以退伍後的這一年他都在餐廳廚房工作,學了不少廚藝。
然而,因為接下來我會加入新創團隊,J最近也慢慢從廚藝轉而學習如何經營、管理一家餐廳,所以今晚聊天的主題就落在這了.....
J談起了我們的另外一個同梯K曾找他一起開「餐車」的事。「餐車」是路邊攤的一種型態,十幾年前的台灣十分盛行。是將貨車的後面改裝成一個小型廚房,上面裝有爐台、大鍋等等。而比起路邊攤,它的機動性更高,可以隨時換地點,觀察人潮與一地人是否對這一食物買帳,一樣可以逃稅,更好的是躲警察取締更加方便。然而,幾年前對餐車的取締更加嚴格,或者餐車得道升級成為店面,台灣許多美食老字號餐廳都是這樣出來的,所以很多餐車都消失了。
K提出希望在我們常活動的一區開餐車,這裡的餐廳與小吃林立,商業住宅混區,人口很多,可說是兵家必爭之地。J說他斷然拒絕K的提議,我心裡倒覺得幹嘛這樣潑人家冷水,不過我還是聽J分析下去。
J: 根據我的觀察,在這一區唯一可能成功的東西就是串燒烤肉了。
我: 因為這裡賣烤肉的很少嗎?(真是屌絲的思考方式啊!!)
J: 不是。你聽過莊子中,越人文身的故事嗎?
我: 沒。(說沒有真是感到自己無知)
越人文身的故事就請大家自己找找,我先接著寫。
J: 你也知道這區的餐廳來去很快,義大利麵甚至每開幾乎必倒。我觀察過了,賣烤肉的幾乎都能存活下來。可以看得出,一個地方的人們對飲食還是有些偏好的。
J: 但是,我覺得成功的可能性還是非常低,這一區的烤肉店,大部分都開了好幾年,客人也非常多,每晚爆滿,即使一週只開三天老闆也不會賠錢,要贏過他們很難。
談話部分就寫到這裡,這段話就讓我思考了整晚直到今天出門騎著車還是一直在思考。
參與到一個新創團隊中,發現使用者自己還沒有發現的需求,或是創造出一個需求,這都是必需的,而我也「直直」得想,做不一樣的事才會成功。
顯然,我思考的還不夠周全,人性、文化、習慣,許多方方面面都應該要考慮。
我問自己,馬克創立Facebook,這不也是創造一個前所未有的需求,顛覆了人們的生活與習慣嗎?在臉書出來之前,有誰會想到,我需要一個這樣的社交網站,一個可以隨時分享生活,受到朋友關注的網站呢?
其實,這一需求早已存在,只是表現的形式不同,而馬克用了個更棒的方式,因此翻轉了世界。Facebook在台灣流行起來之前,我們大多使用MSN的訊息軟體作為社交工具。MSN可以輸入所謂的「動態」,每個人可以在帳號後面秀出幾十字的一段話。
所以,偶爾可以看到情侶之間的傳情,或是看到反目的朋友隔空對罵,各類型的影射、諷刺都有。更在之後,有工程師做出了動態輪播外掛,讓每個人可將更多動態作為觸角,博得更多人的關心與關注。
馬克緊抓住了人們想被關注的需求,並且放大它,用更及時更簡單的方式讓大家分享動態,易於交流。回到最原始的地方,很多需求其實就是出自於情緒或人性等因素,表現方式(產品)可以不同,如何滿足才是關鍵。
感謝J,讓我在思維上有了一些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