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辞】艮①:艮其背,不获其身②;行其庭,不见其人③,无咎。
【彖传】《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④,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⑤。上下敌应⑥,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象传】《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⑦。
[注释]
①艮:卦名,艮下艮上。艮卦取象于山。《说卦》曰:“艮为止。”山静止而不动,各安其所,故其卦象象征着“抑止”。
②艮其背,不获其身:“艮其背”指艮相连而背。“不获其身”指“每个人都看不到他的背身”,说明了相背的程度之严重。
③行其庭,不见其人:此接上文而来。因是背向着背,故说走进庭院里没有见到人,取其“止”义。
④时止则止,时行则行:时,指适宜的时间。此句意思是:到了适当的时候该止就止,该行就行。
⑤止其所也:所,合适的场所。
⑥敌应:阴与阴,阳与阳相对为敌应。也就是说异性相对为正应。同性相对为敌应。
⑦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兼山,指艮卦上下皆是山。思:思考。位:适当的位置。
[参考译文]
《艮》卦象征着抑止:止于其背,则不能使其全身面向应当抑止的欲望;行走在庭院中,(背对着背)未见其人,没有灾害。
《彖传》说:“艮”,就是指静止。时机应当静止就静止,时机应当行动则行动,静止与行动都不要丧失合适的时机,如此则抑止的道理就会光明灿烂。《艮》卦的大义是静止,止于其所应当的地方。《艮》卦爻上下皆为敌对关系,互相之间不亲和相附。既然如此,“不能相互之间看见身体,行走在庭院中也不能见到其人的真面目,没有灾害”。
《象传》说:山上有山,这种卦象就象征着“艮”。君子观此象而知自己所思想的事情应当不超出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
【爻辞】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熏心。
《象》曰:“艮其限”,危熏心也。
六四,艮其身,无咎。
《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上九,敦艮,吉。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注释]
①艮其趾,无咎:趾,指脚趾。初六处在艮卦的初爻,犹如人的足趾,人行趾先行,由于处于艮卦,艮为止,所以还不能行。虽能行而不行,这样才能无咎难。
②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腓,小腿肚子。拯,举也。停止在腿肚子上,小腿不动脚趾也不能随着动,故心中不愉快。
③艮其限,列其夤,厉熏心:限,指腰胯。列:裂决。夤:夹脊肉。熏:烤灼。九三以刚居阳位,得中而不正,并处于下卦之极,因此不顾客观条件,盲目地乱止。“艮其限”,止于腰部,等于把上下体隔开,说明九三未能领会止道的精神,止道提倡的是在恰当的时间、适宜的方位停止,九三却狂妄自大、一意孤行止住了腰部,把上下人体隔断,连接上下体的脊肉也被撕裂,人体将分为两处,故“列其夤”。危险如同烈火一样熏烤着心,所以说“厉熏心”。
④止诸躬也:诸,之于。躬:自身。
⑤艮其辅,言有序。悔亡:辅,指口,嘴巴。序:次序。亡:消除。六五居上位,辅是颚的关节,即上牙床。艮止于关节,也就是止于口。止于口不是默默不语,而是要求说话要谨慎,当说的要说,不当说的绝不说。说时既中肯又有条理性,故“言有序”。六五以阴居阳,位不正而有悔,但六五居中有中德,说话有分寸、有条理,所以悔自然也就消亡了。
⑥敦艮,吉:敦,厚道、宽厚、笃实。以敦厚的态度停止,吉祥。
⑦厚终:以敦厚得善终。
[参考译文]
初六,抑止于脚趾迈出之前,就没有灾害,有利于长久之事。
《象传》说:“抑止于脚趾迈出之前”,说明初六动而不失其正。
六二,抑止其小腿肚的运行,不举步上承本应随从的君子,所以心中感到不快。
《象传》说:“不举步上承本应随从的君子”,又不甘心退止原位听从抑止之命。
九三,抑止其腰部的运动,撕裂了背部的脊肉,危险像烈火一样熏灼着人心。
《象传》说:“抑止其腰部的运动”,说明九三的危险就如同烈火一样焦灼其心。
六四,抑止上身的运动,没有过错。
《象传》说:“抑止上身的运动”,这说明六四能自己止其上身。
六五,抑止其口不使妄语,言则有序,悔恨就消逝了。
《象传》说:“抑止其口不使妄语”,这是因为六五守中持正。
上九,以敦厚的品德自我静止,吉祥。
《象传》说:“以敦厚的品德自我静止而获吉祥”,这是因为上九能以敦厚之德得“止”之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