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五脏”概念常常让人陷入迷惑:我们知道,五脏是心、肝、脾、肺、肾的合称,但中医的五脏与西医的五脏不一样,西医以解剖为基础,讲的是结构,中医强调的是功能,是对器官功能的概括。那么,中医的五脏的划分,有什么更深层次的依据呢?在学习了多维空间的概念之后,这个问题便豁然开朗。《宇宙编年史——真理之书》(作者:贤济华)指出,五脏是连通各维度空间的五级生命维洞(维洞,即通向不同维度空间的孔洞),其划分依据是能量等级不同。
1.五脏与能量等级
同样五脏开窍学说(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也要从能量等级的角度去理解,中医将人体各感觉器官(五官)与代表不同能量等级的五脏相互对应(肝对应目,心对应舌,脾对应口,肺对应鼻,肾对应耳)。同理,五色、五味、五志、五季甚至五行与五脏的对应,都应理解为能量等级的对应,以及同维时空的对应。
那么中医常说的“脾胃不和”、“肝肾不和”等症状,又应如何理解呢?从三维理解,我们可以人体想象成一个公司,而把脾和胃等器官分别想象成公司的不同部门,因工作效率和能力不同,会造成整个公司(也就是人体)的各种矛盾甚至崩溃。而从多维空间的角度来看,人的所有器官都是“多维器官”,它并不仅仅处于三维,而是分处于九维感知空间之中。因此,各器官的相对能量等级、相对时间均有所不同,相对衰竭时间也不同。生命任一器官能量耗尽后都将导致整体空间结构的崩塌,从而出现死亡。
我们知道,中医除了通过六艺(砭、针、灸、药、导引、按跷)治病以外,还会对人的生活有一定的约束,比如不能吃“肥甘厚味”,少吹空调,春捂秋冻等。因为人的感觉器官是连接五脏的,所以应该减少对感觉器官的刺激,才能保证五脏的能量。
2.治标与治本
中医教导人们过朴实的生活,不要贪图享受,而修行则是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比如《心经》中的“无眼耳鼻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就是指要关闭一切感官和欲望,才能精进修行,从而步入高维。中医正是在修行的基础上诞生和发展起来,而修行亦是中医的最高境界。
我们常常听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但中医真的能治本吗,生病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有一位朋友常常失眠,对他的体态、舌相进行分析之后,让她按每天睡前按摩三阴交穴位,刚开始效果很好,但是后来,她每天为孩子的事过分操心,总觉得孩子的老师不公平,对孩子不够好,恨不得替孩子摆平一切,结果她又再次陷入失眠的困扰中。西医的安眠药不能治本,中医的按摩穴位也不能治本,减少欲望,改变思维才是所谓的“治本”。
3.减少生命损耗
正如《宇宙编年史——真理之书》所说,人的意识可掌控各感知器官对外界能量的吸收,当意识能级增高则人体以接收正能量为主,低俗能量将完全无法吸收,生命能级获得提升; 反之,低俗能量为主,生命能量损耗日益增大。上面的那个朋友,就是陷入了对孩子的“控制欲”之中,所以生命能量等级下降,损耗日益增大,因此遭遇失眠的痛苦不得解脱。
每个人都曾是父母的心肝宝贝,父母如此爱孩子,但每个人又都无法从父母那里得到真正的、完全的满足,所以孩子长大后,会在这个世界寻找爱,寻找友情、爱情、亲情(如结婚生子等),这样一直寻找下去,如此努力和拼命,内心情感的缺失却越来越大,这样的循环正是人类生病的根源,也消耗了巨大的能量。所以《宇宙编年史——真理之书》中把三维的地球看作是情感文明,人在满足生理需求之余,精神追求以寻觅情感为主。只有改变这种外在的情感寻觅,通过完善自己、 改变自己得到情感上的满足,这才是找到了疾病的根源,也就是走进了修行。
4.实修体验
在实修中,我们也可以亲身感受到五脏是不同的生命维洞。初级的实修是以观想海底轮为主,因为海底轮是连通中医五脏中的“肾脏“,对应着一个人与这个世界最初的连接,”肾主恐“,海底轮则对应着一个人的安全感。当海底轮堵塞的时候,一个人的担忧、恐惧便与日俱增。观想海底轮,可以看到红色旋转的光,当半小时的打坐结束之后,很多担忧的情绪都有所减少,平时腰疼的毛病也逐渐改善。另外,原本因为肾脏不好而常常出现浮肿,在多次练习观想海底轮之后,浮肿也有所减轻。
当我们修行遇到困难的时候,《宇宙编年史——真理之书》的话再次给了我们信心:“生物是多维的,本身便具有认知和驾驭宇宙一切的潜能。禁锢人类感知世界的,除了有限的生命能外,更多的则是低俗事物对感觉器官的侵占。“修行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宇宙编年史——真理之书》,作者贤济华,城邦出版社,2022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