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媚悦吏民之后,又想要独裁专断,知道太后年老(王政君本年72岁),厌倦政事,于是教唆公卿们再上奏说:“之前大小官吏,以资历和考绩,依次升迁到二千石,而各部刺史所推荐的茂才(茂才就是秀才,东汉时因为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改称茂才)和优异官吏,往往并不称职,应该在提拔前都经过安汉公亲自接见审察。又,太后春秋已高,不宜再亲自过问小事。”于是让太后下诏说:“从今天开始,只有封爵的才向我汇报,其他事都由安汉公与四辅裁决。州牧、二千石以及茂才新任官吏第一次来奏事的,就带去见安汉公,由安汉公考察他在过去的职务上有没有成绩,问他对新职务有什么开展工作的计划和想法,看看他是否称职胜任。”于是王莽对每个人一一长谈,细密的致以恩情厚意,厚厚的赠送财礼。而对不迎合他意旨的人,则上奏太后,予以免职。王莽的权力就和皇上相等了。
柏杨注:
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从此,大小官员的任命大权,不动声色就轻轻滑入王莽之手。一旦掌握官员的任命大权,就等于掌握了政府。
2、
设置“义和”一官,级别二千石。
柏杨注:
义和是尧舜时代的首席部长,稍后将大司农改为义和,是王莽一连串复古行动的第二件事。第一件是设立四辅。
3、
夏,五月一日,日食,大赦天下。命公卿以下每人举荐一名敦厚能直言的人。
4、
王莽担心皇帝外家卫氏夺了他的权力(皇帝是中山卫姬所生),向太后汇报说:“之前哀帝即位之后,背弃恩义,贵显他的外家丁氏、傅氏,扰乱国家,倾危社稷。如今皇帝以幼年奉承大宗,为成帝之后,应该彰明一统之义(既然奉大宗,以子继父,正统相承,就不能再顾自己的亲生父母),以前事为教训,为后代建立可以效法的榜样。”
六月,派甄丰带着玺绶到中山,拜皇帝生母卫姬为中山孝王后,赐皇帝的舅舅卫宝,卫宝的弟弟卫玄为关内侯,皇帝的三个妹妹赐号为“君”,都留在中山,不许到京师。
右扶风功曹申屠刚在要求“直言”的对策上说:“臣听闻当年周成王幼少之时,周公摄政,谦逊地听取下贤的意见,分割权力,广布恩宠,一举一动都顺应天地,举措恰当而没有过失。但是,近则召公不悦,远则四国流言(召公认为,周公应该还政于成王,自己退休。而管、蔡、商、奄四国,则散布流言,说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后来发生管蔡之乱)。如今圣主刚刚免于襁褓(皇帝本年十岁),即位以来,至亲分离,外戚杜隔,恩不得通。况且汉家制度,虽然任用英贤,但也援立外戚,亲疏交错,互相牵制,堵塞不良意图,这才是安宗庙,重社稷的制度安排。已经赶快派遣使臣,征召中山太后到京师,住在别宫,让他们母子能时时相见,又征召冯、卫两大家族子弟(冯,是皇上祖母家。卫,是皇上母亲家),给他们闲散官职,让他们能执戟亲奉宿卫,以抑制祸患之端,上安社稷,下保四辅。”
王莽令太后下诏说:“申屠刚所言,僻经妄说,违背大义!”将申屠刚免职归田。
5、
五月二十日,封鲁顷公(春秋时鲁国末代国君)八世孙公子宽为褒鲁侯,奉周公祭祀。封褒成君孔霸曾孙孔均为褒成侯,奉孔子祭祀。
6、
下诏说:“凡是已经判苦役的女犯人,自己出钱雇人代替自己劳役,每月三百钱,就可以回家。又,每乡核定一名事迹最突出的贞节女子,免除赋税差役。派遣大司农部丞十三人,每人负责一个州,劝勉农桑。”
7、
秋,九月,赦免天下徒刑犯。
二年(公元2年)
1、
春,黄支国进献犀牛。黄支国在南海中,距京师三万里。(柏杨注:在越南最南部。)王莽为了炫耀他的威德,厚厚的贿赂黄支国王,让他遣使贡献。
2、
越巂郡(巂,音xi。越巂郡在四川西昌)发现有黄龙在长江中,太师孔光、大司徒马宫等都说:“王莽功德可以和周公相比,应该告祠宗庙。”大司农孙宝说:“周公上圣,召公大贤,但是他们之间还有矛盾,其经过情形,著于经典,但是,也并不损害他们的形象。如今风不调,雨不顺,百姓不足,而每有一事,群臣都异口同声(雷同阿附,妄说福祥),恐怕你们赞美的,是不该赞美的东西吧?”在场的大臣们听了这话,尽皆失色。甄邯当即说:“奉圣旨,停止讨论此事。”
正好孙宝派小吏去接他的母亲来京。母亲在路上生病,就留在他弟弟家,只有妻子儿女来京。司直陈崇就弹劾孙宝(不孝)。事情交给三公调查。孙宝说:“我年已七十,糊涂昏聩,不知道供养母亲,只知道照顾妻子,奏章所弹劾属实!”于是孙宝因此被免职,终老于家。
柏杨说:
孙宝的悲愤和急于求去的心情,跃然纸上。他知道任何答辩都没有用,又知道即令留下来,祸事更大。
3、
皇帝(刘箕子)更名为刘衎(kan)。
4、
三月二十一日,大司空王崇称病辞职,以避开王莽。
5、
夏,四月十六日,左将军甄丰为大司空,右将军孙建为左将军,光禄勋甄邯为右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