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的飞快,不知不觉梦圆便升入初三。就在这一年,贺胜老师因腿疼请了一年的假。新来的赵进老师接代上初三年级(学校只有一个初三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新来的这位老师,个头并不高,走起路来有如一阵风。他的动作特别麻利,说话干脆利索。他的双眼乌黑发亮、炯炯有神。他不仅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而且还是一位思想开放又有独到见解的教师,他讲课不是照搬着课本逐字逐句逐条逐条地讲解,也不是单纯的解词造句。他讲的课有声有色,抑扬顿挫。他常常在讲一篇课文之前,先讲解一些与这篇课文有关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学会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然后将这篇课文的情节结构介绍给同学们,并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合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他不仅教会学生知识,更多的是教给学生思想,真正做到了授之于渔,而非授之于鱼。这样的老师即使在现在也是值得尊敬的。
讲到《孔乙己》的时候,便将《范进中举》也拿来,两篇课文对照着讲。他说孔乙己那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典型形象与范进中举后神经失常,欣喜发狂的典型形象虽然貌似不同,实则都是科举制度毒害下的牺牲品,而后要学生们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当时候,同学们各执己见,争论极其激烈,课堂上充满了浓浓的学习氛围。
“老师,你说我们现在的考试制度是不是科举制度的延续?”
面对着梦圆的提问,赵进老师沉思了片刻,而后微笑着说:“这个问得好,其实老师也想过这个问题。我们现在的考试制度可以说是科举制度的延续,但也不完全是,毕竟时代不同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改变学习观念,我们学习考试为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测试一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必须明确,无论考试也好,还是上课也好,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
原来这样啊,梦圆点点头,微笑着看着老师。
“梦圆,还有别的问题要问吗?”赵进老师依旧微笑着,看着自己的学生。
“我一直在想,如果孔乙己还活着,那他会怎样呢?”梦圆若有所思地说着。
“你说他会怎么样呢?老师现在要给你们布置个作业,当堂必须完成。作业的要求是给《孔乙己》写续集。请同学们展开自己的想象开始写作,在你的心目中,如果孔乙己活到今天,你认为他会成为什么样子就写成什么样子。字数不限。”赵进老师针对梦圆的问题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在赵进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都在课堂上完成了自己的作业,而且是百花开放啊。面对着同学们的进步,赵进老师兴奋地说:“原来你们都这么优秀。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你们都是未来的栋梁之才。”
那些写作文记流水账的学生已经不再为写作犯愁,他们都已经找到了写作的技巧。尽管赵进老师没有直接教给他们写作的格式和技巧。
遇上这样的老师,你不觉得三生有幸吗?梦圆因为有这样的老师更加刻苦,更加努力。
真可谓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梦圆在这位老师的课堂上常常有独到的见解。在赵进老师的引导下,梦圆对语文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值得庆幸的是赵进老师出的作文题常常与学生们熟悉的事物有关,这样不致于千篇一律。过去,同学们总是发愁写作文,也不会写作文,贺胜老师常常骂为猪的学生现在会写作文了,而且写的真实感人,虽然遣词造句不是很好。
有一次作文课上,赵进老师捧着一幅《罢了,罢了》的漫画走上讲台。漫画上一位县官严肃地站立着,一只手使劲地摆动着,而跪在他脚下一位手执状纸的农民只听到他在说“罢了,罢了”。
赵进老师则大声疾呼社会上这种官官相护的腐败现象必须制止,而后要学生们展开自己的想象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梦圆从他的语文课上开始认识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根本不是什么圣土,而是一个充满了善良和邪恶的世界,充满了冤假错案和不完全公平公正的世界。更为有趣的是赵进老师当时候正在为一起官司打的不可开交,有时间便和同学们闲聊此事,并启发同学们多看些法律方面的知识。就这样,梦圆受赵进老师的影响,开始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潜意识中认为只有文学才能救治人们,才能扶平社会的不公正,学习法律成为她的梦想。
她常常向赵进老师请教一些问题,和做数学题一样,他总是喜欢钻牛角尖,赵进老师也和郝缘老师一样从未打击她的信心,总是鼓励她多提问题。即使她问到社会上的一些不公平事情,他也总是乐意向她解释。与郝缘老师不同的是赵进老师干什么都很独到,敢想敢干。
过去,这所学校考试向来是坐一个教室里的,而这次期终考试,赵进老师偏要打乱次序按学号分在两个教室考。梦圆正好和贺月薪、芷若在一个教室里,而且梦圆被安排在最后一排,芷若在她的前边,贺月薪在她的右上角。考堂上,芷若不时扭头看梦圆的试卷或贺月薪的试卷,贺月薪也在看芷若的试卷和梦圆的试卷,同时他还拿课本不时作弊,书在他那肥大的衣服里包裹着,监考老师根本就发现不了或者发现了也装着没看见。梦圆没有偷看别人的习惯,能考多少就考多少,她不愿以分数来欺骗自己。
然而,作为学生,好多人都是巴不得多考几分,所以她这次考试时坐在她周围的同学都希望从她的试卷上窃取到一点答案,悄悄喊着她的名字的,拿白纸条唤她的,轻轻抬腿踢她凳子的等等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她的思维从集中注意中分散开来,不时抬起头看看监考老师使自己镇定下来。她这一次才发现考试作弊的人真多,而且大都是平时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看来“分数”这唯一的衡量标准确实将我们这些学生死死地缠住了。连同这小小的期终考试甚至临时测试都能引起学生的争夺,更何况说到中考高考呢?无论人们如何高呼要严格要求学生,不许作弊,但这种呼声越高,作弊现象越泛滥。这能一味地责怪学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