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歌《萍聚》歌词写的很好:“别管以后我们如何结束,至少我们曾经相聚过。不必费心地彼此约束,更不需要言语的承诺。”
在我看来,这大约是最美丽的爱情状态了。
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台湾有个女孩,叫金智娟,爱上了远在北京的一个诗人,陷入热恋。她倾尽所有,攒够了钱,只身一人去北京团聚,迎来的却是冰冷的遗憾。
她不能接受这样的结局,那是她全部的生命啊,就这样破灭在北京的黄沙里。
后来,她和李宗盛聊天,随口说起自己当年的痴情,不过5分钟的闲聊。两三天后,李宗盛在牛肉面馆的餐垫纸上写下了一首经典歌曲的词曲:《漂洋过海来看你》。
为了这次相聚/我连见面时的呼吸/都曾反复练习/言语从来没能将我的情意/表达千万分之一/为了这个遗憾/我在夜里想了又想/不肯睡去
细微的小心思,思念所及一个人的傻笑,想象带来的紧张……每个热恋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都想保持这火热一万年不变。
感情中的那些磕磕绊绊,都会被这火热烧的干净。双方会发现,这世上没什么事能阻挡一对有心人在一起。
然而感情终究会趋于平淡,变平淡的感情就像退潮的水,那些如礁石一样的磕磕绊绊都暴露出来,准备搁浅爱情的航船。
退潮是自然现象,双方的热情要像引力一样带动涨潮。热情有很多面,不仅仅表现在“我爱你”。对美好生活的经营,对目标的规划,发现生活中新的兴奋点,让热情在不断地传递中浮起航船渡过险滩。
因此,维护亲密关系,别怕受伤,热情不能熄火。
两个彼此相爱的人,想给与对方所有,也想拥有对方一切,彼此完全透明。
然而,人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处于明智状态的。网络上那么多被前任曝光照片的女孩,那么多开撕隐私的名人是非,在恩爱缠绵的那一刻,没人会想到有这样的伤害。那一刻,所有人心中想的是全部的给与。
虽然我们谴责曝光别人隐私的行为,但这行为给对方带来的名誉伤害远逊于对感情的伤害。类似的,生活中的吵架,不也是如此么?只不过曝光是借助于媒体平台,吵架是在双方的感情空间里。
一次吵架中,她用半个小时哭诉从认识到孩子2岁以来他所有的隐私,包括日记,Q和别的女孩聊天记录,女同事生日给发红包,邮箱工作内容。
她记得他的生日,所有卡的密码,电脑密码,衣服尺寸,上下班乘车路线,什么心情爱吃什么东西……
她哭着说,我能说出你这么多,我多么爱你啊,你呢,你关心过我爱过我么?你能说上来我的以上任意一点么?
他目瞪口呆,如坠冰窖。他感觉要窒息,坚决离婚。
人的动物性有领地意识。自然人需要有隐私尊重。隐私是爱情的缓冲地带。
爱一个人,了解一个人,并不是了解外在的数据,要了解对方的心,尊重对方。
给予爱不是填满对方,是彼此有交集,也有各自独立的空间。给予空间,尊重隐私,是保养亲密关系最基础的信任。
美好生活是经营出来的,也是交流出来的。交流不是嘴皮子厉害把对方说到哑口无言无力反驳。交流有两个目的,表达清楚彼此的观点,交流出一个都能接受的结果。
有个老师抱怨,说回到家老婆做的菜永远没盐,他吃着吃着就火大,不想吃。而且每次都吼她叫她下次多放盐,然而下次依然是“淡出鸟来”。
我问他,那你觉得哪儿的饭菜可口?
老师说外面餐馆里的饭就味道很好。
我后来给师母说了这件事,问她怎么每次都不放盐。师母说,你老师血压不好呀,不能吃盐的,有啥办法,我也吃淡的了。
这倒是意外,我又问她怎么不跟老师讲原因。
她说,讲了有什么用,他永远听过就忘了,下次火上来依旧要吼。他就是这样的,我早都猜得到。懒得说,就给他没盐的饭,爱吃吃。
且不说这对老夫妻的可爱,我们单说夫妻间的交流。师母凭借经验,觉得老师依旧听过就忘,所以不交流。而老师也是生气就吼,从不问为什么,只下命令要结果变成自己想要的。
年轻人中,这样的交流方式不在少数。
我上大学那会,有次去网吧,隔壁坐着一对小情侣,女孩坐在男孩怀里,恩爱的样子,在一起看电影。
然而,男孩不喜欢正播放的电影,要换,女孩不让,三两下双方都生气了,一个瞪一个,男孩把鼠标线拔了,女孩就把显示器关了。两人瞪眼鼻孔出着粗气,像两头要决斗的牛。
年轻人交流中难免冲动,作为成人,久经历练,交流的时候要听取对方表达的正确意思,哪怕多询问几次,确定对方的意思后再回应。
相应的,表达自己观点时一定要表达明确,如果遇到交流就一幅我不说你自己体会的样子,这属于作。
感情维护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交流,任何问题都是交流不畅进而爆发矛盾的。
心平气和地交流,明确对方的观点,协商结果。
如果在这三条之外,你还能时不时给对方一点小惊喜小意外,叫对方觉得你身上怎么还有没发现的魅力点,和你在一起生活还可以这样充满期待,那么请保持,并且可以给我们投稿,来分享你的成功经验了。
日子是经营出来的,请及时保养你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