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国家统计局将年收入6万元至50万元之间的人群定位为中等收入人群,即中产阶级!这个数据显然在2017年,已经不准确了。
2017年中国新锐中产调查数据显示,年薪10-50万就是新锐中产,但93%的收入来源于工资。租金收入、股权利息等其他收入仅占7%。中产阶级的范围为什么如此宽泛,10万元的年薪和50万怎么会是同一种生活体验呢?最明显的区别是旅游范围的选择,50万的旅行选择范围在全球,10万的眼界只能放在国内。这个数据也不够准确。
还有一份关于中产阶级的调查报告显然更靠谱,认为中产阶级月收入应在2.5万-4.5万元!其实不用这份报告身心上也能够体会出来,月薪至少在2.5万元,那种号称中产阶级焦虑的症状,才能稍稍缓解。
其实,真正的中产阶级焦虑不是最主要的特征。听说中产阶级要生活在城里(因为生活在城堡里的是贵族),年龄在25到45岁间,要有文化(读得懂费罗伊德,看得懂讽刺话剧,听得懂肖邦),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生活注重品质。
虽然经济实力是判断中产阶级的重要指标,但是金钱不是唯一的标准。财富从哪里来,流到哪里去,是何种增长方式?这些指标很重要。
财富从哪里来?如果你的财富增长只跟房产绑在一起,随着房产的涨幅而变动,你可能只算三分之一中产阶级。你的消费都去了哪里?如果都花在房贷、吃穿上,然后差不多就没了结余,那么你算二分之一中产阶级。何种增长方式?如果你的财富增长仅仅依赖工资,再无额外收入,方式单一的财富增长,那么你算四分之三中产阶级。
关于你是否是中产阶级的判断,除了财务上的指标,精神上的指标更为重要。
中产阶级需要有智慧认清现状,在有条件接收教育时,努力汲取知识的养分,培养自己高雅的爱好,如果能进入名校或者出国留学,抓住机遇,增长见识增加眼界,如果眼前的经济条件无法满足游历诸国的梦想,最省钱的方式就是多读书,更重要的是在拼搏时,不能被人性的不满和不断向上爬坡的欲望吞噬掉,否则结果很可能会像《人民的名义》中的祁同伟一样,走上一条所有收益归零的烂路。
即使现在你处在中产阶级的行列,也要时刻保持谦逊与克制,不因身份焦虑而掉入无聊的基于消费主义的身份区别的低端陷阱。意思是,当你买得起十几万块钱爱马仕包包时,你要知道可以炫耀,但是要明白炫耀不过是人类的初级层次需求,你的高级应该显示在,是因为你知道十几万的爱马仕比几千几万的爱马仕低调的原因,是因为你有可以带它真正出席的场所,是因为你知道何时需要用它来标识自己。
什么是真正的中产阶级?真正的中产阶级是物质和内心的双富足、思想开明、眼界开阔、不用像底层人士那样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而衣食无忧,也不会像上层社会一样骄奢。
中产阶级只是财力中产,但思想是贵族。你已经是中产阶级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