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这一块,很多同学反映无话可说,这个问题我自己在读高三时其实就思考过,也就是如何让作文的内容更加充实。我们需要弄明白的是,一个人,在什么时候会无话可说,在什么时候会滔滔不绝。后来我琢磨出来的答案是,一个人,在面对自己所熟悉的领域时,便可以信手拈来、文思泉涌。而一个人在面对一个自己并不熟悉,或者一知半解的领域时,出于对未知的恐惧,便常常绞尽脑汁、难发一词。我相信,哪怕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的士司机,在面对“广州的交通布局与路况常态”这一作文题目时,也能侃侃而谈,而哪怕博学如马克思·韦伯者,在面对“25世纪的信息流通方式畅想”这一题目时,也难以一如既往地旁征博引。所以这里面涉及的关键问题是你是否能把作文题目引向自己熟悉的领域,这种思维方式有点类似于数学中的“化归思想”,即把自己不熟悉的事物转化为自己熟悉的事物,再行解决。就好像我们在小学的时候通过将一个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从而来求它的面积一样。这种“化归”的思维方式同样可以运用于语文的作文中,就拿2010年的广东高考作文题“与你为邻”来说,这里的“你”看似是实,实则为虚,不同的考生可以赋予这个“你”不同的内涵,这个“你”可以是文学、艺术、数理逻辑、地形天象……甚至可以是网络游戏、韩剧等等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的东西,只要你对它足够了解,只要你在与它为邻的时候,它可以给予你力量,帮助你成长,在你人生轨迹上留下印记。那么你就可以把你和它的故事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在试卷上,这样的故事足够真切、感人,你的文章在感动别人(尤其是阅卷老师)之前,首先要感动你自己。作文的最高境界是“我笔写我心”,而不是盲目地去追求一个看似美丽,实则距你甚远的幻象。你抓不住的东西,又怎么可能写的出来呢?写不出来,又怎么可能做到内容充实呢?
余华在他的小说《活着》的前言中写道“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余华说自己在很多年前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却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作文也需要从心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