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从呱呱坠地开始,一直到长大成人,时时处处都在沟通。在家里我们要与家人沟通,在职场上要与老板、客户、同事们进行沟通,在社会上要与我们发生链接的各种各样的人进行沟通……沟通已无处不在,大至世界国家范围,小到集体、小组、个人,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特别是在互通互联、资讯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掌握并运用好沟通表达能力已成为一个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
早在20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举国推行教育改革,围绕着“与工作相关的核心能力”展开。所有与工作相关的能力都可以归入七类核心能力,分别是:沟通表达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运用科技的能力、计划组织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数字概念的能力。其中把沟通表达能力列为七类核心能力之首,可见沟通表达能力在一个人的核心能力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是重中之重。
一项专家研究证实,无论在哪一个领域,沟通技巧对于找工作和事业取得成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沟通技巧的高低常常决定了一个人是被聘用还是被拒绝。电脑业巨头太阳微系统公司的执行官曾在一次大会上有力地说道:“在这个行业中,如果有一个技巧对于成功来说是必需的,那么它就是沟通技巧”。可见一个人拥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是多么的重要啊!
在现实生活中和职场生涯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并不尽如人意,通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与障碍,我们常听到自己或对方说:“你没有听懂我说的话吗?”“我不是这个意思啦”或“你好像没明白吧”。每当我们试着与他人沟通时,似乎总有什么阻碍使对方无法理解我们的意思。即使对方听懂我们的意思了,可还是常常无法让对方依照我们的期望去思考和行动。
有的人说话过于直白,一下子就把天聊死了,让人无语……
有的人说话过于委婉,闪烁其词,躲躲闪闪,达不到目标……
还有的人不善于沟通,支支吾吾,说不到点上,别人不明其意,自己倍感挫折……
以上诸多问题,反映出我们在沟通方面还存在着许多误区和不明就里的地方,需要系统地学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而有一本书正好能解决我们在沟通方面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并给出合理的建议和方法,让我们的沟通更顺畅无碍,在工作生活中如鱼得水、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这本书就是由美国的“人际关系与沟通领域”内两位著名的专家合著的《沟通的艺术:看人人里,看出人外》(插图修订第15版)。
我刚刚拿到这本书时,就被它的外观形象震撼到了,它的封面设计新颖独特简洁,带着卡通意味的画面,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有一种亲近感;它16K本的设计版面,高端大气,纸张颜色柔和,非常适合阅读,来来回回多读几遍,眼睛也不感觉疲倦;它内容涵盖面广,包罗万象,气势恢宏,又新增加了多部热门美剧、电影和真人秀的分析,增添了阅读的趣味性,学中玩,玩中学,在轻松阅读的过程中,就把沟通的准则牢记于心。
以上这种阅读方式是市面上其他沟通类书籍所无法比拟的,这一点特别值得称赞。它有500页的内容,有半块砖头那么厚重,拿在手上沉甸甸的,很有成就感。这也是值得每个家庭珍藏的一本沟通类书籍,既可以当教材使用,也可以当作工具书使用,有问题随时查阅。
《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自出版以来,畅销40载,再版15次,是美国权威沟通教材,超过200多万大学生使用的人际关系读本。它从三个层面教你养成既有效又适当的沟通方式,它分为“看入人里”“看出人外”“看人之间”三部分。涵盖了人际关系的全貌。它是一本结构清晰、内容非常有吸引力、表达简洁的人际沟通入门教材,反映出沟通在当今世界的运作方式。
介绍两位著名作者
作者之一罗纳德·阿德勒是美国著名的研究人际关系与沟通领域方面的专家,他倾注了大量心血,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和大量实践,把本书定位为大学生接触人际关系课程的最优读本。每一版本的修订几乎都会添加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时代变迁的新议题,使全书内容与时俱进。除本书之外,他还著有其他六本跟沟通有关的著作,主题包括肯定训练、社交技巧、商务沟通、公共演讲等。在写作和教学之外,他还帮助专业和商务人士改进他们在职场中的人际沟通技巧。
另一位作者是拉塞尔·普罗科特是北肯塔基大学教授。于1990年在一次沟通学会议上与阿德勒相遇,两人就使用故事片作为教学用具达成了共识。多年来,他们围绕沟通这个主题广泛地撰写文章、四处演讲,并合作出版了多本教材。
《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5版)内容涵盖面非常广泛,几乎囊括了沟通领域所有的理论知识,也加入了丰富实用的阅读材料,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一点也不感到枯燥单调。
人们为什么要沟通
第一, 生理需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处的临界点。超过这个临界点,愉快就变成了痛苦,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人际关系,都需要去沟通。否则就会对生理健康产生很大影响。在沟通中创造出积极关系的生活更健康,一个人一天仅需短暂的十分钟的交往就能改善记忆力,增强智力功能。
第二, 认同需求,沟通也是我们认识自己的方法,事实上,是唯一的方法。如果被剥夺了与人沟通的权利,我们将不知道自己是谁。我们是在别人诠释我们的过程中才逐渐明了自己是谁。
第三, 社交需求,沟通可以满足我们的社交需求,包含有娱乐、感情、友谊、解闷、休闲和控制等。
第四, 达成实际目标,沟通是达成沟通学者所谓的工具性目标最好用的方法。有些工具性目标非常基本,如跟发型师说你只需要稍微修剪发尾,与家人商量家务事等。其他的工具性目标则更加重要,比如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有效的沟通能力对于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工作者来说同等重要。研究发现,糟糕的沟通是造成超过60%的医疗事故包括死亡、严重的身体伤害以及心理创伤的根本原因。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我们一直讨论的以上这几种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第二种需求是安全的需求,在生理和安全之上便是社交需求,再往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尊需求,最上层则是自我实现需求。而沟通对于实现各个层次 的需求通常都是必要的。
沟通的过程:
阿德勒指出,沟通的过程并非一方对另一方的单向模式,而是双向交流的过程:沟通双方自发地发送和接收信息,但有时会被各种类型的噪音干扰。
人际沟通可以依据参与者的人数提出量化的定义,或者依据双方互动的品质提出质化的定义。从品质的角度来说,每一段人际关系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也是相互依存的,从内在收获回报的。人际的和非人际沟通都很有必要,大多数的关系同时具有这两个部分。
沟通的几个原则
这几个原则主导了沟通展开的过程:信息可以是有目的的,也可以是无目的的;人绝对不可能不沟通,沟通也无可取代、无法复制;沟通是不可逆转的;信息具备内容和关系两个向度。
沟通的几点迷思
沟通的迷思也应该引起注意:越多沟通不见得越好;意思不在字眼里;成功的沟通并不表示彼此理解;沟通不会解决所有问题。
成为沟通高手的必备条件
阿德勒和普罗克特同时 指出,沟通能力是一种人人可以拥有的技巧,它能帮助你在维持现有关系的前提下从他人身上获得你所寻求的信息。沟通的情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因而沟通的能力也需要随之做出改变。
沟通高手不仅拥有各式各样的行为反应方式以供选择,还懂得在适当的场合表现出最合宜、最纯熟的行为;他们不仅能够准确理解对方的观点,还能带着同理心做出回应;他们还会在沟通的过程中随时监控自己的行为,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在跨文化沟通时,需要具备合适的动机、忍受信息的模糊性、开放心胸、掌握一定的知识技巧,这样你才能沟通无碍。
以上解读的这部分内容,是《沟通的艺术》这本书的第一章的大致观点,希望对你有帮助。接下来继续为你抽丝剥茧,解读书中最精华的部分,带给你最实用的沟通知识和技巧。
《沟通的艺术》可分为“看入人里”“看出人外”“看人之间”三大板块,其中看入人里,主要探讨了与沟通者有关的因素,说明了人际关系的本质,强调自我在沟通中的角色,并分析了知觉与情绪在沟通中的重要性;看出人外聚焦于沟通者之外信息的发送与接收,分析了语言的运用和非语言线索的特征,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看人之间则主要讨论了关系的演变过程,侧重于亲密关系的区辩,提出了改善沟通氛围、处理人际冲突的各种沟通方法。
看入人里之沟通者
自我坦露:
是人际沟通中最重要的问题,它指有意透露与自己相关信息的过程,而且这些信息通常是重要的、不为人所知的。
自我坦露的两种模式:第一种是社会穿透模式,第二种是乔哈里视窗。这两种模式是描述我们如何向他人坦露自我的工具。
沟通者出于好几种原因和好处而坦露个人信息,如宣泄、互惠、自我澄清、自我确认、关系的建立和维持、社会控制等
自我坦露的风险:包括遭到拒绝、造成负面影响、降低关系满意度、丧失影响力、伤害别人等。
自我坦露的替代选择:可以选择沉默、说谎、模棱两可和暗示来回应。
以上这些策略在伦理上可以替代自我坦露,但在具体情境中它们是否合乎伦理还要取决于说话者的动机以及欺骗的影响。
知觉检核
要验证我们对别人行为的诠释是否正确,知觉检核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它并不假设我们的第一印象是正确的。
完整的知觉检核包括:描述对方的行为,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
同理心
是指体会别人观点的一种能力,你用对方的观点设身处地地思考他的处境进而感同身受。
同理心与同情心不同,同理心是从对方的而非你的视角来看待他的处境。
认知复杂程度
是指为了理解一个议题组织其架构的能力。
认知复杂度和同理心有联系,如果你能用更多的方式去理解并解释他人的行为,你就更有可能从他们的视角来看待世界。认知复杂度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升。
枕头法
它是一种既可以增强同理心,又可以增强认知复杂度的方法。它包含从五个不同的立场来看待同一个问题,从每一个不同的立场看议题几乎总能得到有价值的见解,同时也能增强认知复杂度。
立场1:我对你错
立场2:你对我错
立场3:对方都对,对方都错
立场4:这个议题不重要
立场5:四个立场都有道理
在了解了这五个立场后,你自己的经验将显示:你探索过的立场都有一定的道理。当你从五个立场看过某个议题后,你基本会有一些新的洞见。它们可以增加你对别人立场的容忍度,并因此改善你们之间的沟通气氛。
情绪在沟通中的重要性
情绪有多种面向,有些情绪是基本的,其他是两种或更多种情绪的混合。
为什么人们不愿意用语言表达他们感受到的许多情绪?
一是有些人的性格使他们不太倾向于表达情绪;
二是文化和性别也会影响我们愿不愿意和他人分享情绪;
三是社会规则和社会角色会阻止我们表达这些感觉,特别是负面的感觉。而强度。社交媒体会增加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感受到的情绪;
最后,情绪感染也会使我们体会到若非如此可能就体会不到的情绪。
情绪表达的指导原则
一是扩充你的情绪词汇,增加自我觉察,表达复杂的情绪都是重要的
二是辨别感觉、说话和行动之间的差异,乐意承担自己感觉的责任而不是将他们归咎于别人,会促成更好的反应。
三是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分享感觉也很重要,同时应该选择最合适的沟通渠道。
情绪管理原则
一是有些情绪是有助益的,而有些情绪是无助益的,并且会抑制关系的有效运作。这些无助益的情绪中有许多起因于大脑杏仁核区域的生理反应,不过它们的负面影响可以经由理性思考而获得改变。
二是通过辨认出令你烦恼的情绪、情绪的激发事件和你的自我内言,通过用更有逻辑的情境分析来重新评估你所有的非理性想法,往往能让你更自信、更有效地去沟通。
最后,学会辨认和享受有助益的情绪也是很重要的。
看出人外之沟通信息
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
语言沟通更适合表达想法。而非语言沟通常常用身体动作、声音、触碰、外貌、物理空间、时间等表达信息。
非语言沟通无处不在,它大多数揭示了沟通者的态度和感觉,它提供了很多功能,有重复、替代、补充、强调、调控和否定语言沟通等作用。
当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出现冲突时,沟通者倾向于依赖非语言信息。我们在解读非语言线索时必须特别谨慎。
倾听
倾听是最普遍的也是最被人忽视的沟通形式。听到和倾听是有差别的,心不在焉的听跟心无旁骛的听也完全不同。倾听是指弄懂别人所传达的信息的过程,它包含了五个要素:听到、专注、理解、回应和回忆。
造成无效倾听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每天我们都要遭受大量信息轰炸,再加上被自己的私人问题抢走注意力、周遭的噪音、飞快的思想等,使我们无法专注于倾听上;也可能是错误地认为说话比倾听有更多益处。等等
倾听反应
是指我们用来评估他人是否及如何注意我们的主要方式。
有些倾听反应重视收集信息和提供支持,这些反应包括借力使力、问话、释义和支持。
有些倾听反应重在提供指示和评断,包括分析、忠告、和评断。
最有效的沟通者会使用各种不同的倾听反应,还会把性别、所处的情境、对方和自己的反应风格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看人之间之关系演变
人们因各种不同的理由建立人际关系,有些理由和沟通者彼此吸引的程度有关。
关于人际关系的演变,两种模式分别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阶段发展模式认为,人们在聚合器和离散期中的各个阶段出现不同的沟通特征;辨证张力模式认为,人们在每个阶段都需要经营各种互不相容的需求。
沟通会出现两种向度:内容向度和关系向度。后设沟通是由沟通者之间关于关系传达的信息组成的。健康的人际关系需要维持,也需要情感上的、信息上的和工具性支持。当关系受到越界行为损害时,修复策略和原谅对方都是很重要的技巧。
人际关系的亲密感有四个向度:身体的、智力的、情绪的、和活动的共享。并不是所有的关系都与亲密有关,沟通者有必要对什么时候、在哪里、跟谁会产生亲密关系做出决定。
每一段人际关系都会形成一股沟通气氛。在沟通气氛形成之后,相互作用的信息会创造出正向或者负向的螺旋,在这样的过程中,正向及负向信息出现的频率和强度会不断增加。
防卫是有效沟通的障碍。当你面对他人的批评时,试着同意评论中的事实以及批评者的观感来了解批评的含义,这样你便有可能用不防卫的方式来回应这些批评。
每段人际关系中都难免存在冲突。沟通者可以依照书中的建设性沟通技巧去进行沟通,从而达到在大多数情况下合作双赢的理想结果。
好了,以上诸多内容就是《沟通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这本书最精华的理论部分的内容了。因限于篇幅,许多精妙绝伦的具体案例没有展现,大家可以买回这本书,仔细阅读,非常之妙趣横生,值得大家赏读、把玩。
还有,要成为一个沟通高手,并不是说懂得了这些理论知识就可以了,还需要在工作生活中进行大量的实践,检验,再实践,再检验。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唯此,我们才能成为沟通方面的高手,在工作生活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总之,《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这本书,在沟通领域里也算是一本较为奇特的沟通类书籍。它把沟通方面的诸多知识当作艺术来阐述,条分缕析,头头是道,把学术内容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每一页都包含了各种吸引人的、服务文本的材料:如诗歌、漫画、照片、热门电影与电视节目的简介等,引人入胜,兴味盎然,让人一读再读,不忍释卷。
两位作者阿德勒和普罗克特在《沟通的艺术》中为大家呈现的沟通,不是我们用在别人身上的技巧罗列,而是我们和别人一起参与的一个过程。“过程即结果”,沟通的过程通畅无碍,那么结果就是水到渠成,船到桥头自然直了。
另外,我们也懂得了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一个人的沟通能力再强,也不总会试图创造热络、含糊的关系;即便两个人的交流很少,如果以一种建设性的、有礼貌的方式去沟通,也有最佳的成功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