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北漂的单身狗,过年总是喜忧参半的。工作了一年了,还是很想回家看看的,但是回家后遇到各种盘问就又免不了忧愁。
前两天看了熊太行的一篇得到文章《向渣男取经,哄父母开心》,内容还是比较可取的,总结分享给大家。
熊老师提出的对父母相处之道的独门总结是“我待父母如渣男”,虽然言语比较粗鄙,但确实会比较有效。他总结了六招策略,如下。
1.专属称呼,即给爸妈取一个专属称呼,取名的过程也会让你们亲近比较多。
我一直的称呼就是单字“爸”“妈”,可以考虑逐渐换一些其他的称谓。
2.多称多赞,熊老师建议我们多去主动扮演一些角色。称赞他,去扮演一个爱父亲、爱母亲的儿子、女儿,日子久了,角色和你就会浑然一体,你会发现自己好像真的也跟他们亲密了。从行动一端去改变,去扮演,你不光能成为好儿女,还能成为好父母、好配偶、好下属。熊老师让我们别觉得这事虚伪,这事上没有受害人。我部分赞同熊老师的建议,确实对亲朋好友多称赞是好的,但我也觉得不能过分迁就,也需要委婉让他们认识到可能犯的错误。
生活中我确实很佩服我爸,也偶有称赞他,因为他在我心目中确实很厉害。但是我和他之间还真是缺少很多知心话。
3.小恩小惠,收到礼物会有很高的幸福感,无论礼物如何。
工作之后,每次回家都会带点小礼品,而每次回家前选礼物是最让我头疼的事情,我想让他们开心。现在意识到可能什么礼物可能并没有那么重要,关键是心意。
4.定期关系,对父母而言,定期关心父母,非常重要。
每周末,基本上都会有全家的微信视频会议,还是很温馨的,听着爸妈,姐姐,小外甥小外甥女拉家常。
5.共度好时光,一起参与做一件事情。
去年逐渐学会了做饭,准备回去和爸妈一起做饭。
6.学会赖账,比如不说不结婚,说各种糟糕的细节,然后保证“一直在努力”“永远争第一”。
似乎我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尽管我也确实想脱单了(尴尬)。
熊老师提到如果想改善父母关系的话,提出要治标不治本。他提到心理学界是不给60岁以上的人做心理咨询的,因为咨询的目的是改善和成长,不过可以做“老年人心理支持”,什么叫支持啊,怎么让他们开心点,咱们就怎么来。他拿医学中的慢性病作比喻,慢性病的治疗基本都是治标的方法。真正能够改善沟通的就是技巧,一点一点改善和父母的沟通技能。
对父母要有耐心!说服他们、爱他们这件事,我们要不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