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作为洛阳人你一定知道咱们家乡有一种驰名中外的花,对,就是牡丹,“洛阳牡丹甲天下”自古好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歌颂,赞美牡丹。其中,唐朝诗人刘禹锡《赏牡丹》(出示赏牡丹整首诗)(师读后讲解。)中的这一句“洛阳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更是成了千古名句。人们记住了这一句,也记住了它的作者――刘禹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刘禹锡的诗。(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上课前,我们一起观看一段关于黄河的录像。播放课件:黄河波涛汹涌、奔流不息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黄河的风采神韵吧!
3、板书课题:浪淘沙。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
1、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
补充:(浪淘沙:唐代的教坊曲,什么是教坊曲?教坊是指唐代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相当于音乐部,曲,歌曲,古代诗歌都是用来唱的)
预设二:作者简介
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他出生于公元772年,去世公元842年,字梦得,他自称是“家本荥上,籍占洛阳”。他的祖上是汉朝中山靖王刘胜。刘禹锡文学成就非常高,被称为“诗豪”。他和我们熟悉的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都是好朋友。在仕途上,刘禹锡并不顺利,唐顺宗时,刘禹锡因为和皇帝的侍读王叔文关系密切,王叔文因为改革触到了顽固派利益,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因此也被贬,从此后的二十三年里,他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一直到大和元年,才被召回京城,担任官职,最后因为年纪大了才做了一些闲职。在会昌二年的时候,因病在洛阳去世。
2、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这首诗?个别读、集体读同桌对读
3、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三、精读古诗,理解诗句。
1、学习第1、2句。
(1)出示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2)指名读、全班齐读诗句。
(3)分小组学习、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是你不懂的?
预设一:万里沙 为什么理解沙多 你想想"万里"还形容什么? 对,"万里沙"不仅告诉我们水里夹带着大量泥沙,其实还告诉我们黄河河流漫长。
预设二:浪淘风簸 谁知道 形容浪怎样 为什么浪大 风大掀起巨浪,浪头很高,波涛汹涌。
预设三:自天涯 “自”什么意思,谁知道 “自”字典里有许多意思,其中有“自己”也有“来自”。你选择哪一个 “自天涯”的意思呢 好像来自遥远的天边。
(4)学习汇报。教师随机答疑。(板书:浪淘风簸)
(5)咱们可以用什么词概括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板书:气势雄伟)
(6)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把黄河的这种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力量美表现出来吧!自由朗读、指名读、分组读。
2、学习第3、4句。(出示3、4句诗)
(1)全班齐读。
(2)诗人想直上银河去做什么呢?(板书:直上银河)
你知道:“牵牛织女”的故事吗?
(牛郎织女的传说:牵牛和织女是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的仙女,下凡到人间与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相见一次。)
(3)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沿着黄河顺流之上,到那天上的银河之畔,探访牛郎和织女。男、女生读诗句。(板书:想象写实)
过渡:我们已经理解了字义,那么谁能说出诗意呢?(指名学生回答)
预设: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浪滚滚好像来自天边。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3、理解了诗的意思,相信这次读,你会有更深的感悟,再来读。
4、古代诗是用来唱的,我们跟着视频一起来唱唱吧!(放视频)
5、边唱边加上你的动作,再来读。
6、尝试背诵。(指名背。全班背。)
四、拓展延伸,保护黄河。
1、诗人用精练的语言将现实中汹涌的黄河与想象中静谧的银河相融,这正是诗歌的妙处,诗人向我们了展示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黄河。黄河历经千年,如今怎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黄河被污染的素材。
2、你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3、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为保护我们的母亲河献计献策。(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五、丰富积累,布置作业。
1.默写《浪淘沙》其一。
2.搜集积累《浪淘沙》其他几首诗,读一读。
3.搜集描写黄河的古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说明:图片和部分文字来自网络,如侵权联系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