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gzh:宇宙吸引力法则
秘密法则里有一条,转换您的负面理念,说“不要痛苦”只会招来更多的痛苦,不如说,“我很幸福,我正在幸福的路上。”当你知道自己到底想得到什么的时候,吸引力法则才会有效果。但你也要可以承受失去,才可以承受拥有,只有你足够的松弛,才能离心想事成更进一步。
秘密:转换自己的负面理念
我有个朋友,外号叫小巫婆,她没有信仰,但经常向宇宙祈祷,也经常收到宇宙给她的惊喜。
比如她想要一个新手机,过了两天就会收到朋友快递过来的手机;她祈祷见客户的路上畅通,果然那段时间高架上车流并不拥堵;
她甚至运用这个秘密法则,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二春,
她列了一个清单,写下了她对未来伴侣的六十七个条件,
比如喜欢宠物、热爱孩子、会说两门外语之类,当然这些要求,她自己也能做到,
结果,她真的心想事成,找到了心仪的男友,居然符合她百分之九十的条件!
我们不得不惊叹,她实现了这个奇迹。
确实,秘密法则里有一条,转换您的负面理念,说“不要痛苦”只会招来更多的痛苦,不如说,“我很幸福,我正在幸福的路上。”
事情的发生是根源于自己的心理模式,比如一个悲观的人,看什么都是悲观的,一旦悲剧发生,一边哭嚎,一边心里深处暗暗得意,您看我的判断准确吧?
心想事成,在潜意识里埋下一颗正向的种子,摆脱了那些“不可能”,“我不行”的固有模式,绽放出自我的能量!
比如那段时间,我那个小巫婆朋友就会经常给自己暗示:我正走在幸福的路上。
每次等车,就对自己说,看,我的幸福就像我要等的车,早晚要来的,不过五分钟和十分钟的差别。
吸引力法则为何失灵?
但很有趣的是,有部分人运用这个法则改变了这个命运,也有很多人在这条路上重新跌倒。
我们都渴望“梦想成真”,宇宙是非常慷慨的,问题是,你是否真的只有这样一个愿望?
譬如,你爱一个人,很想和他共度一生,但真的吗?
你是不是同时又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你不配他,你不配有幸福?
如果是,你想和他共度一生的愿望自然很难实现,因为慷慨的宇宙同时也会帮你实现另一个想法。
关键还是我们内心深处的选择——我到底想得到什么。
马尔茨认为潜意识有神奇的能力——只要你设立了一个目标,潜意识的制导系统就会帮助你接近并击中这个目标。
但为什么很多人并没有击中自己的目标呢?
那是因为,你的意识不仅输入了目标,还输入了你没有觉察到的目标。
例如你可能一方面说“我要挣钱”,另一方面自我意象却是“有钱人是坏蛋”;一方面说我渴望成功,另一方面却说,我就是低人一等……
让我们回到小巫婆的故事,她是否从此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其实,他们和世界上所有的伴侣一样,在经历了蜜月期后,也进入了战争和磨合期。
她太过强烈的念力,恰恰成为这个阶段的阻碍。
她从小特别好强,什么都要好的,优秀的,所以吸引力法则对她也特别有吸引力。
也正因为这样,她特别害怕表现出自己的负面思想和情绪,她无法接纳自己本质上是个忧伤的人;
正因为她没有洞察和接纳到自己的内在冲突,她也无法接纳伴侣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于是纷争经常就此而起。
处境的改变,最根本在于对自己内在心理的洞察,和观念、行为模式的改变。人如果处在一种困境里,基本可以肯定人的内在肯定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正在抗争中。
比如我们都渴望有幸福的爱情和婚姻,但往往求而不得,为什么?
往往是因为我们的潜意识在作怪,特别是那些无意识认同的未被觉知的思维模式。
有个来访者,由于从小被父母遗弃,有很强烈的被抛弃感和不配得感,潜意识里渴望有悲剧感的情感生活,心理学上称为“强迫性重复”,所以她喜欢找个不靠谱的男人,不喜欢稳定的有安全感的男人。
只有她觉知到这个模式,愿意去打破这个轮回,运用吸引力法则才有效。
还有个朋友,找的男朋友,老是遇到男方家人的阻挠,为啥,因为她找的都是没有真正长大的男人,听父母话的奶嘴宝。
所以一旦父母反对,感情就进入死胡同。
问题的焦点是,你为什么要找个奶嘴宝?
这个需要探究,也许找个软弱的男人,有控制感,也许在原生家庭中,自己角色错位。
只有我们对自己了解得越清晰越深入,我们发出的愿望才越单纯直接,宇宙才能接收到我们内心真正的期待。
你越执着的,你越容易失去
为何我们有了强大的念力,仍然吸引不来我们想要的东西?
除了觉知我们的模式,还需要了解下这个奇妙规律——你越执着的,你越容易失去。
比如小巫婆,她根子里的行为模式是:好强,什么都要好的,什么都要优秀,这也解释了她为何对心想事成这么着迷,也是因为她觉得自己想要的都能拿到。
执着于好的,符合自己心念的,对不符合自己心意的生老病死、成住坏空越不喜欢,逃避、抗拒,希望自己天天好情绪、处在正向状态里,对自己低落的、忧伤的情绪根本不接受,事实上,她内心埋藏了太多忧伤,但表面上她是个特别快乐爽朗的人。
一旦执着,世事就来考验她了,婚姻、孩子都是功课。
再回头看心想事成,最根本的原则是,不管发生什么,不管是不是符合自己心意,都是OK的,都是可以欣然接纳的,所谓好坏正向负向都是人心自己的二元分别。
我们可以承受失去,也可以承受拥有。
如果一定执着在某个形态的有或者无上,就把自己给束缚住了。
当然,人性喜欢拥有,如果我这么说,你先学会承担失去和远离,就更能学会如何拥有,是不是更容易吸引人?
或者,更文艺点,心就像个容器,越空就能接纳更多的有,所谓真空妙有。
如何实现心想事成?
在这种基础上,我们再来看心想事成,就会更明了如何才能吸引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首先,我们要洞察自己的模式和动机,让潜意识和表面意识矛盾的那一面浮出水面,释放掉它,也就是从原来的模式里挣脱出来,重塑内心的自我意象。
比如看到自己对婚姻幸福的渴望,同时又受困于原生家庭的模式,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幸福的矛盾心念。
其次,洞察之后重塑自我意象,表面意识和潜意识就得到整合,就会真正让你的目标变得很单纯,或者说,你真的设立了一个目标,潜意识就自动会帮助你实现它。
武志红曾经提到一个案例,植物学家路易斯·阿加西一直致力于搞清一个石块中镶嵌的鱼化石。
由于百思不得其解,他将工作放在一边,试图从头脑中摒弃这一切。
他在晚上反复对自己说:我明明白白看到了那条鱼,如此这般到了第三天晚上,他在睡觉前拿了纸和笔放在床边,快到早晨时,那条鱼出现在梦中,一开始很模糊,但它的动物学特点最终变得十分清晰。
有天仍然伸手不见五指,他在半梦半醒之间将这些特点写在床边的纸上。
第四天早上,他惊奇地看到自己的草图,以之作为指引凿开化石的表面。
当鱼完全显露出来时,竟然与草图完全一致,于是他很快判定了它的种类。
这说明,只要你设定了一个目标,你就可以将其交给潜意识去工作,这时甚至你不需要努力,反而越放松越好。
放松是更容易找到答案的渠道。
努力藏着一个逻辑“我能找到答案”,而放松是“我要松弛掉紧张的神经,打开通向宇宙之门”。
也就是说,答案不是我找到,而是因为我打开了通道,答案自动来到身边。
因此,爱迪生才说:“思想就在空气中。”
真空生妙有,宇宙中无所不有。
所以,只有你足够的松弛,这也许才是心想事成的最核心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