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厚着脸皮去蹭了17级的安徽老乡聚会。作为唯一的大四学长,连大三的都没有,大二的也只有零星几个,你觉得我会尴尬吗?不会,都说了自己厚脸皮。人都走光了,我在的那桌的小伙伴们还在欢快地聊天,丝毫没有离开的意向。那么如何在老乡聚会中活跃气氛,让大家能融洽地相处呢?这篇文章就来揭秘一下自己组织和参加老乡聚会的经验。
首先我们要明白我们参加新生老乡聚会的目的:互相了解、交朋友。线上的关系和线下的关系是不一样的,因此群里产生的关系衍生到了线下才是稳固有价值的。因此面基类聚会其实对于一个群体或者两个人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点,直接决定了以后关系的走向。
每个愿意参加聚会的小伙伴们其实都明白这一点,但是真正到了聚会的时候,面对一小群线上线下观感完全不同的活跃群成员和一大群陌生人往往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放开,最后都变成了尴尬地玩手机。如何解决问题呢?很简单,需要有人努力帮助大家建立联系。这个时候如果这群人里有比较活跃的人存在,情况会变的好很多。通常面基类聚会都会有发起人,发起人通常就会成为这样的角色。
经常有了活跃的发起人,问题还是无法解决。为什么呢?其实问题已经被暴露出来,这样的社交圈非常受到活跃节点的影响,如果活跃节点不在状态或者过度在状态,那么社交圈就无法进一步发展关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思考一下聚会的目的。聚会之前,一群人之间的联系是没有的;聚会之后的理想情况应该是,每个人之间都建立或深或浅的联系;而所有人都和一个人或者少数几个人建立联系,是两者之间的中间态。因此答案已经很清楚,这个时候的好的活跃者应该起到的作用是帮助每个人之间建立联系,让关系形成网而不是树。事实上这个原理可以渗透在管理和维护所有类型的组织和群体中。
知道的方向,解决方案就变得简单清晰。作为一个超级话痨的我,自然地随口挑起来一个一个话题,由浅入深,从问地域、高中学校、学院系别开始,然后聊起课程、就业、生活等等每个人都可能有话说的话题。如果突然有发现两个人谈到非常感兴趣的点,比如说台风,就停下来听,让她们激动地说,即使恰好有想说的也压着。如果话题我不太感兴趣,比如说讨论到政治课,我就默默大口大口地吃。(所以我通常会是聚会里面说的最多吃的也最多的,快夸我机智。)如果发现冷场了,就快速抛出来积压的话题进入下一轮,让大家不停地保持高速地交换信息,迅速进入状态以后并且不愿意停下。
对于活跃者和组织者,困难的事情其实不是制造话题,而是学会克制自己的表达欲和表现欲,真正地站在整个群体的角度,帮助整个群体的成员互相之间建立关系,而不是短视地决定整个群体大大小小的事情、让大家依赖自己维护关系。难上加难的是,带着真心去和大家相处,学会表达真心,不要因为套路而忘记真心,更不要不敢用套路表达真心。越是长大,建立关系越困难,真心就越重要。同样的原理可以用在无领导小组面试里,在无领导小组里真正的领导力,永远都不是比谁更Aggressive,而是看谁更能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可以或明或暗地平衡关系和解决矛盾。
事实证明效果很好。聚会快结束,有待不下去的小伙伴开始离开,于是其他几桌在玩手机的小伙伴们一窝蜂散掉,我们这桌还在不停地聊天。我试探地说,是不是我在这里你们不好意思走,并且站了起来,结果发现大家还是没有动作,说莫是真的不想走。散场的时候,大家也互相等了一下,到路口才分散开。
最后祝愿小伙伴们的面基类聚会都能成为一段段友谊的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