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学到了哪个知识点?(原封不动地列出打动自己的知识点,并表明出处)
我在判断⼀个趋势是否 “已然成⽴” 有个⾮常简单直接粗暴有效的分辨⽅式:不是看⼤多数⼈是否都已经接受,⽽是看是否⼤多数⼈都⽆法否认。“皆难否” 是⼀个趋势已然确⽴的重要标志。——李笑来
2. 我原来是怎样想的?(调出自己对此知识的已有认识)
我从来都没想过自己要判断趋势,我都是看大佬们怎么说,在大佬们观点不一致时,我再想想哪个更可能是趋势。
如果非得说个趋势判断方法的话,我觉得是看大多数人怎么看。如果大多数人都接受了,那就是个趋势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自己脑袋里都是泥浆一样的,搞了半天标准,还是看别人怎么说,自己还是没标准。
我又想了下,我可以收集数据,建模分析,根据模型来判断某一个变量的趋势是怎样的。
3. 我原来的想法怎么样?(对比上一问答案和知识点,找出冲突,并化解冲突)
(1)如果是看大佬们的判断,那基本上就是人家说啥自己信啥。那总是滞后的,弊端是自己永远也做不出前瞻性的决定来。
(2)如果是看大多数人的判断,那看到的基本就是马上要发生的事了,不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趋势。那不仅是滞后,那简直是落后了。反正落后就要挨打。
(3)如果是搜集数据建模型,那倒是蛮科学的,蛮可靠的。但是,对于全新的事物,那有足够的数据嘛?!显然没有。同时,对于全新的事物,那现有思维建立的模型可靠嘛?!还挺难说。
(4)李笑来呢,人家也是看大家的看法,但是人家和我是反着的。我的依据是:大家都接受了那就是趋势了。人家的依据是:大家可能都没接受,都没理解,但是大家很难否定某一事物时,那就是趋势了。这么看来,我觉得人家得比我先进至少10年。
4. 我应该怎样想才对?(反思自己,更新认识,解释现象,关联其他)
(1)反思自己
我之前是直接拿走大佬们对趋势的预测结果,但从没了解过人家的预测依据。所以,我一直没有预测趋势的能力。和分类的结果相比,这阵子自己比以前更重视分类的依据了;和比较的结果相比,这阵子比以前更重视比较的纬度了(也可以叫比较依据)。现在,与预测的趋势相比,我更应该重视预测趋势的依据了。
(2)更新认识
这个逆向思维用的太溜了。没想到在预测趋势这么高级的思维活动里还能把逆向思维嵌套进去,简直太牛了。
(3)关联其他
这让我想起来了梁宁的话:创新的本质是非共识。非共识就是大家都不理解不接受。但是她没强调“皆难否”,但我的经历告诉我,创新在早期时好多人都否定的。说到这里我突然发现,“皆难否”的早期就是“非共识”,但不是所有的“非共识”都能发展到“皆难否”。但是,一旦发展到“皆难否”,它势必会变成趋势,引领潮流。
5. 我怎样才能用上它?(优化决策)
我以后也这么判断趋势,看其他人是否是“皆难否”。如果大家都是那种“虽然我不理解它,不接受它,但我也不能说它完全没用”时,我就可以愉快地下结论了:这玩意必有前途。
现在让我判断下五问测评是否会变成趋势,最开始的“非共识”阶段我已经体会过了,各种质疑,各种蔑视,我都挺过来了。现在,我已经到N个平台去分享了,动不动就上千人,导致最初质疑我的也慢慢闭上嘴了。不过它还没到“皆难否”的阶段。但是,只要我能持续分享,五问测评必定会变成趋势。
写到这里,有个问题问你:牛为什么会在天上飞?
答案是:因为我在地上吹!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