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学期又要准备开始了。明天又要迎来学生的返回,对于第一次当教师的我而言,寒假真的是一个无比愉悦无比快乐的假期,我陪伴着女儿走过各处的山山水水,看遍各种风格各种样式的建筑,甚至把不同地方的各种特色小吃都吃上一遍,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寒假的闲情雅致了。
然而,愉快的寒假从昨天起结束了,老师要提前上学去准备开学的各项事宜,很多老师却在开完教师大会后就溜走了,大家都在抱怨还没有缓过尽来就要上学。可是明天,我相信老师们讲得最多的一定是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紧张而忙碌的学业生活。当老师的语言与行为如此矛盾时,孩子会如何应对呢?
在《孩子为何失败》的第一章,约翰·霍特讲的是当时学生对于老师很多矛盾行为的应对方式,学生对于自己不了解的问题如何蒙混过关,为了解答那些毫无兴趣的习题如何机械行事。即使是书写在1958年,都可以看到很多现在学生的影子仍旧深藏其中。究竟导致孩子失败的是孩子自己,还是教师,还是教育本身呢?
约翰·霍特在书中提到很多有参考价值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研究。像书中提到的一个有趣的例子,老师拿出天平和砝码,在一边放好砝码,中间先放一个木条把天平平衡,让学生在另一边去试,然后把木条拿掉看看天平是否平衡,本来老师是希望孩子从中去发现乘法的一些规律,结果学生们关注的是每次天平是否平衡,而为什么会平衡、是两边各有什么规律导致这样的平衡他们并没发现。但是有趣的地方不是在这个课堂上,而是当这位老师在另外一个班上,并没有让孩子上课的时候来试这些规律,而只是把天平和砝码放在那,孩子在平时游玩时间一下子就自然而然地把规律掌握了。
老师们总是很努力地去提问,想发现学生到底理解了多少,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然而对于学生而言,这种理解能力的测试无异于学校里其他考试,只会让他们更加紧张,更加困惑。
让学生去决定自己何时提问,而老师的任务在于当学生提问时,回答他们的问题,或者在学生寻求帮助时,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点在女儿幼儿园中有大的体会。我走了很多家幼儿园,传统的幼儿园还是延用小学的模式,老师准备好PPT,每节课有固定的主题,也会有很多有答案的问题等着孩子们去进行回答。但在女儿的蒙氏园中,我真切感受到老师俯下身去与孩子交流,每天早上老师会展示一种教具进行演示,但孩子们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蒙氏教具进行工作,当遇到问题时可以随时提出需要帮助。即使是像故事课这样的时刻,老师们的提问都没有固定的答案,老师会去包容孩子的奇思妙想,让他们尽情去发挥,甚至演故事,按你的习惯来进行故事的改篇等等。
当孩子能在自由与爱的环境下成长,他还会不喜欢学校这个给予他成长的地方吗?
春节的时候,孩子在婆婆家与伯父的女儿发生了一点矛盾让我感到可怕。当时两人一人一台车在转圆圈玩红绿灯的游戏,伯父的女儿每次超过我的女儿就会大笑,然后发现在她后面的时候就会生气,结果有一次我家小孩把车横着停下来说要给车加油,然后伯父的女儿就过不了了,她竟然大声地哭,说我家小孩挡住她得了第一。
这件事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这个小女孩才4岁半,却在一个那么简单的游戏中都要争取第一,我不知道她的生活她的教育,我身边的很多父母们都是选择一个普通的幼儿园,然后一定要上有名气的小学。幼儿园只是成为一个上小学的台阶,而却忽略了孩子在3-6岁中逐渐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像我现在所在的高中,你想去改变孩子对于成功、失败的概念已经几乎没有可能,在他们的眼里,只有那些西装革履的人才能预示成功。
但是成功与失败真的有那么明确的界限吗?往往就是这些词扭曲了我们对自己以及学生做事并力求改进的理解。
认真学习某项技能的孩子,就像我那喜欢画画的小孩,她不会想成功与失败,她想的是努力和体会。只有当他们觉得取悦大人变得很重要时,他们才会在意成功与失败。
所以要教会孩子的,并不是什么深厚的知识,这些在他漫长的人生岁月中,只要他感兴趣他总是会学会的,而对待失败、挫折、难过等等如何面对,如何走过才是真正的人生智慧。
聪明是一种生活态度,在人生中,失败可能经常发生。若在失败时,能觉察失败的本质,在不利情境中从容自处和进化,失败也是一种富足。
2017,跟着圈妈逼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