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成长和自我认知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
尽管我们每个人的经历和心理历程不同,但是心理学会揭示总结其中的共性,可以用同一个概念去解释其本质,这就是,人类的发展必然走向真理,啊!
接下来,一起走一走“自我”的发展之路~
1.我们的自我意识高涨
每个人都有了解自己的本能需求,这也是我们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
一般在青少年时期,我们开始将思想指向主观世界,沉浸在关于“我”的思考和感觉中,产生很多围绕“自我”的问题,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考。
比如,“我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我和别人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我招人喜欢还是惹人讨厌”,“我适合做什么”......
然而,有人的发展时期可能滞后,有人或许一生也不曾过多的关注那些问题。他们倾向于在与他人的联系交往中建立存在感和亲密感,依赖别人的意见,无法习惯孤独。
所以在关于自我的问题上会回避、会无法深入。
具体表现在习惯发布动态来吸引别人的关注、与人互动,无法做出清晰的自我介绍,也不明确要培养自己哪方面的才能特长,无法主观决策购买物品、或者未来的发展.....
那是一种还未定性、三观不明确的样子,不清楚自己的特质,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取向.....
只有当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得到发展,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明确划分自己与外界的边界。不是一味顺从或者极端反抗,而是和世界保持一种肯定的、尊重的关系。
最终才能达到与社会他人和谐共处,同时享受个人独处。
让自己一个人、趴在窗边、听着纯音乐,产生和思考关于“自我”的问题,寻找回答,使得自我顺利发展,进而形成稳定的人格特征和价值观。
这些问题和思考是不断发展的,找答案也是持续一生的事情。
要回答问题,除了之前写过的“如何认识自我”的一些小方法,还有一些认知和思维上的概念——
2.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自我意识形成的基础上会发展出自我评价,我们会十分关心自己个性特点方面的优缺点,并且是倾向于全面和深入的认识自我,主动探求"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但是情绪失衡和认知谬误,会影响我们的自我认知。
强烈的自尊心,使得我们因为一句赞美就很肯定自己,因为别人一个不搭理的眼神就很否定自己。
这是主观情绪的两极性,干扰了客观的观察分析,导致自我评价偏高、或者偏低,表现得很自信或者很自卑。
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一阶段。
当我们从向外寻求转向自己内心,不再完全凭借一时的成败,或者依赖外界的肯定和认可,而是发展出自己的评价标准,意味着达到成熟。
也就是反省自己的时候,以自己的行为表现为观察对象,而不是过分在意他人的情绪和评价反馈。
分析自己一时的思想矛盾和心理状态,认识自己对某一具体行为起支配作用的个别心理特点,对整个心理面貌进行估量。
采用正确的态度和角度思考问题仅仅是第一步,越思考我们越发现——
3.我们其实是多维的
随着对自我的关注,日益强烈,我们的自我体验更加深刻、敏感,自我意识内容极大的丰富和分化。自我概念开始具备复杂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结构。
于是很多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我有时很安静有时话很多,我既善良又邪恶,甚至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精神分裂、人格分裂。
事实上,我们本身就具有多维的自我。
正如在人格测试的结果中,我们在每一类型都有分值,只是发展的多少不同,而确立出一个主要人格类型。
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人格体系由不同的性格积木组成,“外向”爱凑热闹的人可能也有一两个“孤独”的性格积木。
而且每个人都会表现出一致性和不一致性。一致性,表现在对不同事物表现出同样的性格特点;不一致性,表现在不同情况呈现不同性格的自己。
所以,有时我们会觉得自己很奇怪,会自己都不认识自己,比如都说不上来自己到底是外向还是内向。
这些都很正常。我们不必慌张,不必讨厌,也不要害怕。
我们需要整合那些一致性和不一致性来思考自己。学着看待完整的自己,接纳多维的自我,追求与自己和平共处。
然后慢慢确立——
4.我就是我
这个时候,我们开始回答“我是谁”,“我的人生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
我们能明确自己和他人的独特性,自我概念的认知评价已经稳定确立,可以用“我就是我”作为介绍表达自己的标准,作为理解行为的依据,作为未来发展的指向。
相当于,形成了“自我”,而自我的形成是自我同一性的确立而获得安定的心理状态。
自我同一性是指人格发展的连续性、成熟性和统合感,个体对自己的本质、信念和重要特征的前后一致且连续完整的意识。
对现在的自己很明确之后,我们开始追本溯源,思考过去的经验、体验对自己的决定作用——
5.我们为什么是现在的样子
一个人是他过去所有生命体验的总和,而我们能诠释出其中的因果关系是更深入的一个层次。
原生家庭,教育模式,生活经历,喜好习惯,都是我们人格形成、三观确立的影响因素。
回想我们过去发生的故事,并不是流水账式的传记,而是会记得一些打散和分类的事件。
你要去探索,一个事件对自己有什么意义,它对当时的自己有什么改变、塑造,对照看现在的自己是不是仍旧那样。
或许你会幡然醒悟,原来从那个时候起,因为那个性质的事件,就形成了你的某个性格或思维模式。
而那些我们以为没影响、但是会反复提起的,那些我们觉得好像忘记了的,很可能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家认为,我们从来不曾真正忘记什么。只是有些环境、事件的潜移默化,藏在我们没有察觉的潜意识,以我们不留意的方式表达着。
那些甚至没有被自己讲述给自己的事情,因为某种焦虑恐惧、本能的防御,所以我们对它避而远之、视而不见,但是它始终存在的。
它们成为某个未完结的心结、或者心底深处的伤痛,导致一些,无法理解的特殊行为习惯、或者异常的躯体化表现。
面对这种情况的心理咨询,会倾向于挖掘你的从前,从过去找到原因来解释现在,让我们坦然的面对,让我们接纳事件和自我。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存在不能触碰的过去,会面临失衡的现在。
有句话说,不要总是想过去的事。
没错,我们确实不应该沉浸、停留在过去,而阻滞了现在未来的发展。
但是,积极回忆过去,以及重新评估和叙述过去的经历。
从中获得意义和一致性,找到统领一切的关键性价值和动机,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我,并且形成对未来发展有利的思维模式。
未来——
6.我们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关于“我的梦想是什么”,“我崇拜怎样的人”,“我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在从小被提问的时候,我们就有了最初的思考,不过那时还是不考虑自己的个性能力和环境制约因素。
当我们真正明确自己未来想要的姿态和生活时,我们有“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分化和对照,会朝着目标状态发展,称为自我教育。
但是,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除了意识层面的确立,更多的是实际的行动,也存在很多现实问题。
这个过程,也是我们寻找自我认同的过程,我们的自我效能感,需要在实际的发展进步中不断累加。
我们会想要找到某一件重要的事,把它做好,从中真正的感到快乐。这些行为事件,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们也在找真正热爱的,那个对的、一直要做的事情,它让我们自信骄傲,让我们感到满足,从而达到自我认同的最终完成。
以上——
人类认识自我这条路,总的来说,大概是,
从自我意识发展起来,树立独立的自我意象,以客观的自我评价,察觉自我体验,整合多维的自我,明确自我概念 ,确立自我同一性,寻找自我认同,增强自我效能感,成就理想自我......
而每个人正处在的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水平也不一致。
现在的你正在哪个阶段,正在思考什么问题呢?
我们路途上的风景境遇各不同,且各自体会,自行回答,祝我们旅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