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最励志的电影是哪部?
要说到“最”,个人认为非《肖申克的救赎》莫属,究竟看了多少遍,真数不清了,每看一遍就免不了向朋友推荐,大概成了儿童眼中的老戏迷,只爱看一部戏——也只能看懂一部戏,并且写过不少关于它的影评。因为它涵盖的东西太多了。
一流的小说拍不成什么好电影,二流的小说却极可能拍成,《肖申克的救赎》属于此类。我并无诋毁斯蒂芬—金的意思,也没有抬高弗兰克—德拉邦特的初衷,如果说弗兰克—德拉邦特是个出色的导演兼制片人和演员,我认为他最杰出的还是《肖申克的救赎》。(wm197049)
制度于我们每个人是什么呢?它是个温暖的枷锁,它既钳制了你的自由,也限制了别的人伤害你的自由。
每当我们钻进了一个壳子,我们是很不适应的,我们反感它、憎恨它、甚至要逃离它,逃离不掉就毁坏它,因为它限制了我们的自由;但是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我们还是能够轻易地躲在了它的下面,用它严酷的温情保护了我们。那么,到最后,我们羞愧了,我们反悔了,我们也适应了,我们和做错事儿的孩子一样,原谅了母亲的巴掌,清醒了自己的过错,用更加契合制度的方式来悔过,来维护曾经钳制我们的制度。
我们离不开制度了,我们像笼子里呆惯的鸟儿,不懂得如何去蓝天下生存,我们甚至,恐惧了蓝天——恐惧了自由带来的种种可能性。
这让我想起来《肖申克的救赎》里那个模范在押犯老布。多年的牢狱生活老布已经习惯了,麻木了,冥冥中默认了命运,他觉得牢狱的生活就是自己的人生。
在获得假释以后,走出肖申克的大门,他真的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铁门外面的世界这么大,他什么都可以做,却什么都不得做,被人看管惯了,他还是到了指定的缓冲点——狱方安排的一个小店。
夜里回到旅馆,他整夜都睡不着,对于一个刚入狱时都没有见过汽车的人,出来后,大街上的车水马龙使得他举步维艰。而老迈的笨手拙脚又时刻提醒他不属于这个自由的社会,最最可怕的是,不是他被关在监狱里从而保护了别人多少年,而是监狱保护了他多少年。
他像个赤身裸体的老怪物,四周都是黑暗,四周都是危险,因为,肖申克生活了几十年的他突然出来,他失去了监牢的温暖和安全。当别人指指点点他的危险时候(描摹他的心理),他并不是别人的危险,而别人成了他的恐惧——他害怕了自由!
末了,他实在没力气接受没有严苛制度保护所带来的恐惧了,他终于找到永远的无恐惧的归宿,用小刀在旅馆房梁上刻下自己的名字,轻轻登开承载老迈身体的凳子,穿戴整齐地到了另一个世界。
令人嘲讽的是,老布在肖申克的时候,他也为一只幼小的乌鸦建立了个制度——把它关在自己的上衣内侧口袋里。给它一些吃的,叫它成长,给它温暖,使乌鸦和自己共同享受制度带来的安全和狭隘。
但是,老布出狱时候,也放了乌鸦,叫它恢复了自由。我们可爱的老布死了,那乌鸦呢?
关于制度,囚禁在肖申克里混得顺风顺水的瑞德说过这样几句: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制度化。
人和老布的乌鸦一样,能在广阔的蓝天下飞翔,也能在一件上衣内侧兜里生存,对它来说不是囚禁,倒像是找了一只不算温暖的巢穴,但是安全一些,代价就是只看着那蓝天不要接近。
我们的制度在哪里?令人可笑的是,我们的绝大多数人的制度,不是关住我们身体的笼子,而是藏在我们大脑中的阴谋家。它使我们畏手畏脚,叫我们狭隘、自私,使我们恐惧而画地为牢。我们的肉体包裹着我们的大脑,我们的大脑又成了关押我们的肖申克。
谁不是在肖申克里面呆着呢?又有谁是身披美丽羽毛的鸟儿呢?难道只有那个安迪是吗?(wm197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