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讲讲最近阅读的一些感想,读之深受时竟有种潸然泪下的冲动。
大概是上周阅读完三毛的送你一匹马,以及今天看完的,印度,去十次都不够。每每我想说自己从文中学到点什么的时候,合上书卷,我便什么都说不出来。但是不是有句话是说,你看过的书,走过的路,最终都会融在你的血脉骨髓里,言谈举止里。假设这句话是对的前提下,我已经尽量的在看书的时候慢慢的静下心来,的确也是有的时候,你太在乎数量的话,的确是达不到质量,囫囵吞枣而已;但若你总是告诉自己要讲究质量,要从中学到什么东西,对于我个人来说,反而是违背了阅读的初心,我这个人,向来是不喜欢勉强自己做事情,就是说这件事,可以是我主动去做,也可以是我对这件事本身无感,那这时候我也会做,但是若是这件事是因为外在的原因驱动了自己去做,做还是会做,但是是那种不太情愿的。每个人可能都会有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于我而言,唯求随心随性二字。
以上讲的是自己在阅读方面的态度,接下来讲讲让自己潸然泪下的始末。我看贾平凹自在独行一书中讲自己小时候母亲纺线养家的经历,也看到作者小时候,或者是不仅仅是作者,是那个年代吧,作者小时候是饭都吃不饱的年代,对于他的上一代,应该是战争动乱都难以活下去的年代,那我们这一代呢,我们的下一代呢。有看到一个旅行作家说的话,发达国家发展已经稳定了,反而不用急着去,却是那些发展中国家,因为正处于发展的过程,几年可能就是另一番风貌。对于我们国家应该也是这样,父母以及祖辈的那几代,都是生存难以为继的年代,那时候很少有人能够谈理想,谈人生,或者说人生目的就是能够吃饱饭,活下去,安安稳稳过日子就是最好。再往后走,改革七十年,时代已经完全进入另外一个历程,就像我们90后,现在回忆起小时候的玩意儿,现在除了在农村地区能看到,大城市的小孩子玩的都是些数码产品之类的。我小时候,好像初中除了班级统一放电影之外,印象里好像没有看过电影,智能机应该是高一那年开始普及的,虽然我到高中毕业的时候才拥有,我到大学的时候,跟着我室友才第一次进过电影院看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那现在的小孩子呢,可能小学初中就已经看了比我看得电影总数多很多很多的了。所以才说,时代是真的不一样了,而且不是量变的那种不一样,是真正意义上的质变。
我们站在今天,一方面要有意识的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这里并不是单单是物质或者是科技方面的,重要是这种认识社会在进步的意识。一方面对于停留在过去的人,还是应该持有一种包容理解的心态。你要理解为什么她会有这样的观念,也有理解为什么她没有你这样的观点。不过,理解他人的前提我觉得应该先理解你自己,可以先理理自己,自己当时的想法又是否一定是对的呢,你是否也因为太过于自我偏激以至于陷入执著的情绪而不自知。
我有时候会有一种矛盾的心理,从我妹妹的身上我也感觉到这一点。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我不愿按照父母的要求和想法过我这一生。跌跌撞撞,磕磕绊绊,终究是我自己的路。父母年迈,却又深感自己能力弱小,无法助力。有一些自己有时候看书的会有点心动的事,但又觉自己无法不顾虑父母的存在。
送你一句话,若有一件事你必须要做,而且你很想做,那就赶紧做,千万千万不要顾前顾后,做就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