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以为是生活欠我们一个“满意”。其实,是我们欠生活一个“努力”。
最近每天都在进行微信运动,但是每天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总是欲速则不达。不只运动,教育也如此。
最近在看一本书,书中讲到正面管教方法种种,特别提及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教孩子。其实,做教育并不简单。教育即点燃,教育即点亮,教育即点化。点燃希望;点亮慧根;点化幸福!春不语, 催醒百花。花无言, 醉人心田。
今天怎样当老师,我觉得要做“明白”之师,全面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成为“经师”。 要做“明理”之师,要“干得出成绩,说得出道理,写得出文章”。要做“明德”之师,不但做“经师”,还要做“人师”。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既有德又有才。
教师只是一种职业,当老师理应做好两件事:第一,教育好孩子,不危害社会;第二,照顾好自己,别拖累孩子。
日常教学中,看一年级的小孩子们他们一个个渐渐成长,心里坚定了一个目标:当老师就要让每位学生获得理想发展。
面对一群孩子,个个不同,怎么管?敢不敢管?能否娇纵?如何惩罚?这都是困扰每一个身为老师的我们一直以来的难题。管理需要智慧,需要艺术,需要以人为本,需要探究原因、需要分类处理,有时也需要妥协。“不敢管”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不会管”。
我任教的班里有几个坐不住的孩子,有几个贫嘴的孩子。我发现,有的孩子喜欢在动作中学习,有的学生上课喜欢说话做动作,但提问都能回答。实际上是他的习惯。如管得太死,他一会就会昏昏欲睡。他需要通过不停的肢体动作和不停的嘟嘟囔囔才能维持大脑的兴奋状态。这类学生往往不易察觉自己的语言和动作。让老师认为死不承认。这种学生男生居多,可能有遗传。老师如用道德层面来批评他,未免冤枉。
其实,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主观上并无故意,也想改正错误、讨老师喜欢,可没这能力。给这类学生讲大道理是做无用功(这类孩子家长很能讲道理) 。他们的问题是“知”“行”脱节。这种学生需要训练。少说话,多干实事。比如说话,要搞清跟谁说、什么内容多什么内容少、什么时候说得多什么时候说得少、哪门课说得多哪门课说得少,然后根据情况,选择某一个行为,告诉他如何改正。一旦有效,要鼓励学生坚持,然后扩大成果。家长配合。在家进行,效果更好。
如果不能认清这类学生的特点,实际上就是破坏了他们的学生条件,会使他们越学越不好。显然,对这类学生的教育目标要调整。教育这种学生老师要心胸宽阔,心理健康。一急再发脾气,适得其反。
教育不仅仅管教,还需要智慧。我利用手机摄像头录取学生平时课前、自习、课后的一些片断,适当时机播放给孩子们看,结合心理学中的画面和内感官,针对其中的一些细节进行点评。如,积极的学习状态是什么样的;外在行为模式凸现了什么样的内心状态;课堂上的细节暗示着什么,表现了什么 ……重点是将学生没有意识到的生活状态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更为直观的体验和感受。
教师这个职业,是漫长的育人之旅。我个人认为教育工作不应是为教书而教书,更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学生把几年、十几年的生命时间交给学校、交给教师,学校、教师就有责任去珍惜别人的生命,善待生命。
作为教师,我们就要知难而进,踏地而行,真正做教育。无论是教一门功课,还是带一个班级,一定要做一个愿意把教育的小事做好的教师。
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悟却很大很大。仔细感受每一天的经历,发呆、快走、被碰撞、受委屈、同情生病的虚弱者、爱慕漂亮的明星、期待进步或感悟悲伤,这些都是每一个普通人做的事。
我希望时间能带来真正的成长,而不是每年更改的年龄数字。也愿我们每一个老师都用最初的执着心,做永远的教育事。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幸福地做一个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