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同事对齐,有研发同事提出来说,我们应该聚焦做好一个产品,而不是产品一直在变。
其实,对于创业者,又何不希望能够聚焦做一个产品,把一个产品死磕到底,做到极致呢……
但是,如果产品本身面对的是个错误的需求,或者一个伪需求,那么再好的产品,无论是稳定性,性能,交互,UI,体验做的再好,用户也不会选择你,更不会因此买单,因为你做的是没用(价值低)的产品,这正是做正确的事(对的事),然后正确的做事的逻辑(事做对),事情错了,再好的方法也只是错误更极致。
回头看,创业过程中,并不能上来就能够选择或者决策正确的事,所以开始做了,即使效率再高,方法再好,也无法做出预期成果来,自然就会出现事情老在变,产品老在动的现象,这不可避免,每个行业都有很多潜规则,都有很多看似需求的伪表象,这对创业者的要求极高,既有识别表象背后动机的能力,又要能够洞察行业的趋势和规则,还要能够连接跨界人才,实现能力互补……自然,创业者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随着思维以及连接能力提升,产品就会出现变化。
不是为了变而变,不是为了做好而好,一切还不都是为了更有价值,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商业裂变。
同样,今天跟CTO聊天,也说到公司业务,我们也反思,原来我们很阳春白雪,我们认为不好的业务,也许并不是业务不好,而是我们的方式不够好,我们原来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能这样做,找不到别的方式,最近连接了不同经历的人,同样的事情,却有更奇妙的方式来实现价值质变。这就是跨界的力量,也是做对的力量。
当自己苦恼的时候,产品价值预期出现偏差的时候,寻找打开锁的钥匙时候,一定不能盯着锁看,钥匙一定不会在锁上,或者说,老盯着问题(产品),答案(价值)是不会出来的,学会连接,寻找与自己互补的贵人,也许会出得到更多高维的方式,这就是跨界的力量。方式对了,方法自然水到渠成。
作为创业者,一定不能自大为王,每个行业都有很多不容易被人发现的潜层规则,不懂规则,就要踩坑,很多时候思考是看不见的,要知道无论如何死磕,你的脑袋上面是行业深度和方式维度的思维遮蔽瓶颈,要学会用自己的常识跟行业不同维度的人连接,形成自己的见识,来加速提升自己的认知,避免自己跑偏,避免产品老变的焦虑。
每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