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ly是今日头条的内容运营。她从传统媒体中转型而来,经历报纸、网站、新媒体,由内容的创造者变为渠道的开拓者。在感受了传统媒体人转型的阵痛后,她找到了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头条的内容运营是拥抱未来的的地方。
船很大,掉头就难。这几年纸媒和门户网站的形势,大家都清楚,整个行业是下行的。
我最初在都市报做过一段时间,后来又去门户网站呆了一阵子,最终,下定决心脱离内容生产。
也是机缘巧合,刚好有一个朋友在今日头条。她跟我说,在内容行业,头条是一个颠覆者,它用技术颠覆了内容。我喜欢新技术也喜欢挑战,头条的气质跟我比较符合,所以我来了。
我在头条做内容运营,除了和其他部门的对接,工作主要包括两块:一是拓展优质内容源,二是手机弹窗Push推送。
比起其他新闻客户端,头条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不是内容生产方,而是作为一个信息聚合平台,通过机器学习技术,智能推送信息。我们的员工不写稿子、不做编辑,没有记者,头条更像是一座桥梁,起连接的作用。
其他公司的内容运营,很大精力花在怎样取标题,怎样排列新闻这些具体的内容编排上。但头条的工作重点在于:怎样拓展更好的内容源。这是我来头条后,工作上遇到的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刚来的时候,城市频道还处于一个零的状态。频道所有内容都是自动生成的,没有任何人工干预,文章乱七八糟,量也很少。比如,那时北京频道一天的稿件量都不到100篇,刷几屏,可能就没有了。但现在,日常稿件量已经达到500篇。
不仅内容翻倍增长,城市频道也在翻倍增长。我们为超过300个城市都设立了城市频道。从“100”到“500”的巨大变化,主要基于我们对本地内容的挖掘、整理和拓展。
我们拓展的目标,是保证头条内容的优势,量的优势、质的优势和时间优势。比如吸引更多优秀的媒体和自媒体入驻,获取这些媒体的优质内容,同时确保它们能够在头条首发。
最初,我拓展媒体资源时,20个人里面,只收得到1、2个回复。但现在,我只需要告诉客户,我是今日头条的内容运营经理,希望我们有合作,对方就表示OK。很多知名自媒体从过去我们苦苦谈判,到现在主动和我们沟通。
自媒体“一条”最初在头条设立头条号后,他们并不更新视频。我联系他们的负责人。
“做不了,我们没有时间经营每日视频的更新”。
“我们的平台很好,视频方面不弱于微信。”
我反复游说5、6次之后,他们勉强说试试。试完之后,发现效果还不错。
有了优质的内容源后,作为内容运营,我们主要考虑的就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让内容更好地抵达用户。
一天当中,普通新闻客户端可能只更新20条左右的新闻,头条却能推送上百条。因为头条是给不同的用户推送不同的文章。每个频道,日常Push量都很大,多的时候,每天要推送160多条,平均每个人是30多条稿子。
比如“北京地铁故障延迟”这个消息,事发以后,可能通过各个渠道发布出来。我们首先监控全部相关渠道和来源,优先知道相关稿件发布的准确时间。然后立即写弹窗推送文案,随之推送。
推送之后的一切,由算法决定,比如推给多大范围的人群,是北京所有用户还是部分用户,具体到北京的哪一部分用户。
此外,头条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它的算法在不断进化。从入职到现在,我们的推送规则,几乎完全变了个样。同一条稿子,3月份和现在,我判断它是否推给北京、怎样推给北京,遵循的标准已经大相径庭。
后台Push的算法在不断优化,以帮助这个Push更好地给到用户,提高文章阅读数。3月份,我推送的一篇文章点击率是5,算法优化好,点击量提升到7。
在头条做内容运营,不仅仅须要对内容本身的理解,还包括怎么用好内容。我们理想的目标,是把优质的内容推给合适的人。
我想头条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平台,而且代表着一个行业的发展方向。它是移动端内容阅读的未来。
不知不觉,在头条已经工作了一年。回想起刚入职时,leader对我说:
“这里是一片没有开放的处女地,这里机会很多,这里的团队允许你犯错。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到的事情。如果尝试成功,你的经验会被复制下来,去解决更多其他的问题。如果尝试失败,你的经验也会被留存下来,去作为不要犯同一错误的参照。这是非常理想的一种状态,但是头条就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地方。”
作者:Emily
来源:鸟哥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