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奔跑在李自成的故乡,适逢我把《李自成》传看到了第九卷。我看这套书的历程胜利在望,而书中的主人公却是要到英雄末路了。
不得不说,作者姚雪垠先生是不打折扣的明史专家,也是出色的作家。他的一生贯穿了四个朝代,既有亡国之痛,也有人乱之苦,成书时间也正是那个敏感的时代。因此,虽然在高中课本中节选了其中一个篇章作为教材,不过看其内容和描述,人物形象太过符号化,所以一直以来,我没拿这套书当回事。
偶然的机会,我开始拜读这套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也许是看外国作品里的人物名字太没有亲和力了吧。
随着读书的深入,越发感到,其实,越是在特殊环境下诞生的作品,越是值得细细品读,如高水平的竞技比赛都必须要有严苛的规则一样。
李自成和他的老营将士、曹操、张献忠和崇祯、高启潜、卢象升、杨嗣昌、孙传庭、左良玉以及洪承畴、吴三桂,还有皇太极、多尔衮、孝庄等满清人物,都在这套书上次第登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历史的星空中划过不同的轨迹,或者说是不一样的烟火。
大部分人对这段历史都有或深或浅的了解,但是一直以来,各大传媒电台都没有做过多的演绎,原因嘛,很多。这段历史没有主旋律,没好人,首先不能说东虏满清鞑子是正面角色吧,他们是异族,最终他们篡夺了我们“大汉族”的政权。也不能说大明崇祯是正面形象吧,崇祯本人虽宵衣旰食励精图治,但这不能掩盖明末民不聊生,四处揭竿而起的客观事实,而他本人的敏感多疑刻薄寡恩先造成了他人生的悲剧,也让他为自己的前几任族亲的不务正业埋了单。最后说到农民起义头领李自成,诚然,他比反人类的黄巢、张献忠操守要好得多,也比后来的洪秀全仁爱得多。但说到底,他只是个政治军事投机者,完全没有扎根经营的理念,说流贼流寇难听些,倒不如说他是个赌徒更贴切一些,正所谓十赌九输。
路过陕北的黄土高原,放眼望去灰蒙蒙的山头此起彼伏,一条条河流就是黄河的缩减版——滔滔黄水。遥想当年的情形,遭遇小冰期严寒的陕北大地,庄稼颗粒不收,悲怆的陕北民歌挽救不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在起码的生存权不能被保障的前提下,任何行为都不能被伦理和道德所指责。
越来越感到,现实和过往,都像是用各种五颜六色的丝线相互缠绕的巨大线团,你真的不能扯出一个线头,说这就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