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聆听了青少年阅读推广人李宗磊老师的《如何让孩子学会阅读,提升综合思维能力》,感触颇深。中西方阅读观念不同,让我们在阅读的态度上颇有不同。自从统编教材进入学校,一股得语文者得天下的重视阅读之风席卷而来。很庆幸自己,在孩子一岁多时,一次国培学习中,听了内地专家的讲座,发现给孩子读故事是很美妙的事情,就一直坚持去做了。今天听完李老师的讲座,像吃了一颗定心丸,对于孩子的教育,阅读这件事是唯一值得心安的事。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不阅读的孩子是潜在的差生。今天李老师提到的美国作家吉姆·崔利斯的书《朗读手册》中也写到: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吉姆认为大声朗读给孩子听是很重要的。回顾孩子的阅读之路,是从一岁半开始,每天的睡前半小时故事开始的。有时候,上了一天班躺在床上眼睛都不想睁,可以孩子没有听睡前故事,也是坚决哭闹不睡觉的。有时候说服孩子能直接睡觉,但是过后,我自己又很自责,怎么能不坚持读书呢。就这样从《婴儿画报》、《幼儿100》《东方宝宝》《幼儿智力世界》这些月刊杂志一直读到小学。十年前网购没有这么普及,只能去邮局征订儿童杂志。到了一年级,我刻意买了一些带拼音的故事书,期望她自己能阅读,我好清闲一些。但是事与愿违,孩子还是喜欢我读给她听。我开始读整本书《洋葱头历险记》《窗边的小豆豆》法布尔《昆虫记》,桥梁书《拖拖拉拉国》。如果不是给孩子读书,可能我不会那么早接触这些童书的。尤其是法布尔的《昆虫记》,我也获取了很多自己不知道的知识。昆虫的世界很神奇。读完《窗边的小豆豆》,她那时上二年级,很多内容都是懵懵懂懂的,但是我却被这个小林校长的教育理念给折服了。学校教育不该是这样的吗?宽容对待像小豆豆这样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像在巴学园里健康成长。谁能想到这个被前一所学校退学的孩子,因为在小林校长的巴学园里得到爱与尊重,最后能成为知名作家呢?我也希望能给孩子一个阅读的巴学园,让她能遇见更好的自己。等到四年级时,这本《窗边的小豆豆》又被她找出来自己看了一遍。放手让孩子自己看书,我也是经历一个过程。就这么读着,到了三年级了,孩子还是喜欢我读给她听,一度我也很苦恼,这个孩子不会让我一直读到小学毕业吧。虽然着急,也不敢说不给她读书的事,担心破坏孩子的阅读兴趣。到了三年级暑假,孩子突然就自己要求读书了。我也是欣喜若狂,阅读习惯养成后,完全不用我说读书的事,只要有时间自己捧着书就安静的看起来。有一阵孩子特别迷恋公主,我就买各种公主系列的书。还有只要书名里有公主的,也必定买回来。那一年过后,再买别的类型的书,她看起来也是津津有味。李老师说“用快乐带动快乐,用深情唤醒深情。”阅读的种子一旦种下,那孩子读起书来是挡也挡不住。
当然,选书也是很有技巧的。我一般不会给她买快餐式的书,比如《阿衰》系列、《米小圈系列》《马小跳系列》,我固执地认为这些书读完没什么营养。我一般会建议孩子周末或者假期去新华书店去看这类书。我买的书都是在儿童文学类获大奖的书,也是内地特级语文教师推荐的书。国外罗尔德·达尔系列,林格伦系列,埃力希·凯斯特纳系列,《老鼠记者》系列,《福尔摩斯探案集》系列,E·B·怀特《夏洛的网》、《小王子》《小飞侠彼得潘》等;国内的彭学军系列,曹文轩《草房子》系列,程玮老师爱丽丝系列,汤素兰笨狼系列,陈丹燕《我的妈妈是精灵》等。现在孩子的读书速度也是很快的,只要看起书来,就沉浸其中。
我对买书有瘾。只要外出培训,听见专家提到的书,推荐的书,我都要买回来。尤其是这几年,网络购书那么方便,我更是只要发工资,就会给孩子买上一二百块钱的书。家里窗台上,书架上,只要孩子能手够着的地方都是书。今天中午孩子回家吃饭,我告诉她我要听讲座,是关于如何让孩子学会阅读的,孩子立刻接话说我已经非常爱阅读了。然后笑着拿了一本程玮老师的《少女的红发卡》走了。爱人刚开始是不赞成我经常买书的,认为孩子要以学习为主,以完成作业为主,数学成绩都不好,读那么多书有用吗?这学期孩子语文试卷上写的作文,都写得特别好,我特意让爱人看了,他也很认真地读了,现在也很赞成孩子多读书是很有必要的。每天书包里装一本课外书,已经是孩子自觉的行为了。也许,孩子对数学学习有困难,但是我不会因此剥夺孩子喜欢阅读的爱好。在读书这件事上,我得向孩子学习,我买了那么多书,可是看的没有她多。
我希望我和孩子都能成为一个终身阅读者。读书,会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