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卢治宇 学号:16010188032
转载自:http://www.zhihu.com/question/29377088,有删节。
【嵌牛导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其在城市的发展可谓飞速,而农村地区则相对落后一些,下文对于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潜力发表了一些观点和评估。
【嵌牛鼻子】: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发展
【嵌牛提问】: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是否最具有增长潜力?互联网在农村发展有些什么样的优势?
【嵌牛正文】:
个人观点是:是的,绝对是。昨天在某氪上读到一篇文章,作者是就联想之星投资副总裁吴炳见,他个人重点关注的领域包括农村互联网、出海等,在这篇《别在红海厮杀了,出海下乡要趁早》文章中,作者提出海外和乡镇很有可能是未来的另外两片蓝海,抓住机会要趁早。我觉得很有道理,如果你对归乡创业有心思,这绝对是值得收藏的一片好文章。引用关于农村的段落如下:
目前,99%的创业项目都是围绕一二线城市人群展开的,移动互联网发展了 6年,该有的模式基本都有了,创业项目同质化严重。跳出一线城市打量一下新人群,我们会发现两个蓝海,一个叫出海,一个叫下乡。智能手机在往欠发达国家渗透,在往中国的农村渗透,如果我们研究透这群人的特性,找到一个合适的成熟模式加以变形,在海外和乡镇再创业一次,也许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蓝海。
下乡的逻辑
现在的互联网创业 99%围绕一二线城市展开,互联网最先改造的是第四产业信息产业,之后改造的是第三产业服务业,最近各种 B2B 及工业 4.0 也在改造第二产业制造业,从逻辑上来讲第一产业农业是不是也会被互联网改造呢?
我们打量一下农村,中国有 8 亿农村人口,农业行业有十万亿规模,农村消费数十万亿,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竟然没有被改造过。随着智能手机向农村的渗透,这种改造有了可能,改造有可能沿着两条主线展开,第一条主线是互联网改造农业产业链,第二条主线是互联网改造农村消费。前者改造的是农民的收入,后者改造的是农民的支出。
如果放眼十年看农村的变化,从最终的格局倒推当下的机会,可能会更清晰一些。这种格局变化围绕两件事展开。
第一件事,未来十年,中国的农民数量一定会大规模减少,农民占比会由 40%降低到 5%左右,人均耕地由 10 亩会向 1000 亩跃进,土地流转会大规模展开,农业生产会规模化、专业化,忽悠了十年的智慧农业应该不再虚无。但目前的基础设施无法支撑这种转变,无论是农产品流通环节、农资流通环节,还是配套的金融服务,都还是久未改变的 1.0 的状态。
农业产业链的改造可能是从需求端倒逼生产端的,早在 2011年 团购在改造餐馆,在餐馆老板逐渐接受了互联网后,美菜这样的 B2B 食材配送平台开始切入中小餐馆,试图打掉二批和三批,而一亩田这样的 B2B 农产品电商平台试图替代一批,产业链的最根源是农业生产,但中国的农业仍处于散户时代,很难通过所谓的 “智慧农业” 去实质性的改变生产环节,时间点未到,目前互联网对农业的改造主要体现在流通环节——把成熟模式运用到农业流通环节,加以适当的变形。
以 B2B 食材配送平台为例。食材采购是一个 8000 亿规模的盘子,但中小餐馆在食材配送环节一直没有享受很好的服务——无议价能力、不透明、菜品质量无法保证等。2014年 初,美菜、链农、饭店联盟、大厨网等几乎同一时间冒出来,瞄准这一领域开枪,用的都是 “类京东模式”,集中采购,自行分拣,自建物流。餐馆老板在平台上下单,预订第二天要用到的菜品,平台方汇总需求后统一采购,在凌晨四点前完成分拣工作,早高峰前运到各个餐馆。短短一年时间战局已定,美菜在扩张规模上节奏把握的很好,蓝湖资本投资了其 A 轮,顺为资本投资了其 B 轮,据说目前 C 轮也已顺利拿到,并开始对其他家展开并购。刚才我们说美菜是把 “类京东模式” 用到了食材配送领域,日后美菜的发展规律可能也会和京东的发展有些像,横向上进行品类扩张,不仅送蔬菜还送冻品和调味品,不仅占据食材配送这一个环节,还试图向上游延伸倒逼生产端。如果这些都能顺利做到,这应该不是一家十亿美金的公司,而是一家百亿美金的公司。
第二件事,未来十年,农村逐渐城镇化,农民会变得越来越富裕,需求起来了,但供给端却跟不上,假货太多,货源太少,缺少金融服务等,放眼望去都是问题,这里是有很多可为空间的。比如 51 订货网是做 3C 产品分销的,供货的对象是农村的夫妻店,夫妻店的老板在网上下单,51 订货网通过自有物流把货品运到店里去,这个项目的巧妙之处在于把京东模式嫁接在了夫妻店上,这样很好的解决了用户购买时的信任问题,和运送时的物流问题。再比如什马金融,针对三四线城市做电动车分期贷款。中国每年8000 万台的电动车销售,其中大部分销量被三四线城市贡献的,三四线城市的电动店为了促进生意,依然保持了赊账的习惯,买方打张白条就可以将电动车拿走,这样一个原本应该很信息化的环节并没有被改造,什马金融正是看到这样一个契机,把类似 “趣分期” 的分期贷款模式嫁接到传统电动店上,一方面很好的提升了效率,另一当面很有效的利用了线下渠道。再比如我们投资了一家做开店培训的,帮助三四线城市的青年开小店做老板,为什么投资这类看似很土的项目呢?是因为看到了一波打工青年返乡的趋势,他们在返乡后也期望自己创业做老板,开属于自己的奶茶店,但却缺少闭环的信息和服务。围绕一二线城市消费升级的项目已有很多,把其中成功的模式借用过来,嫁接到农村现有的渠道上,这可能是改造农村消费的一条思路。
什么人在做农村互联网创业呢?大致有两类人在做农村互联网:一类是植根于农村的人,有当地的村长,有返乡后有想法的年轻人,这类人确实很懂农村,但大多不具备把业务规模化的能力,也比较难搭建一个很强的团队;第二类人是互联网公司出来的,大多数是三线互联网公司出来的,忽然发现农村这样一个机会,开始用一些较互联网的方式去切入,但缺点是不够接地气,最严重的是做产品前没去农村考察过,凭着感觉先做了一个产品,进村推广时会被现状吓出一身汗,因为他发现他的用户是一群四五十岁的农民,打字都不一定会。总体来说,真正的主力军还没进城。今年的农村互联网恰如 4年 前的 O2O 行业,看起来很土很 low,但未来会有大量天生的创业者闯入,也会有大量的 BAT 的中层高管跳进来混战。
下乡淘金刚刚开始,放眼都是机会,下乡要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