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到山阳寻故人不遇
维舟登野岸,因访故人居。
乱后知何处,荆榛匝弊庐。
欲问当年事,耕人都不知。
空馀堤上柳,依旧自垂丝。
今日介绍五代南唐诗人李中和他的诗。
注:五代十国(907年—96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李中(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一生多任县级小吏,政治上并不得志,加上连年战乱,亲人离散,朋友远别,政治抱负难以实现,生活上不甚如意。
诗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973年任淦阳宰时,编成自己诗集《碧云集》,今编诗四卷。其诗以五言律诗为主。
《唐才子传》:中,字有中,九江人也。唐末,尝第进士,为新涂、淦阳、吉水三县令,仕终水部郎中。孟宾于赏其工吟,绝似方干、贾岛,时复过之。如“暖风医病草,甘雨洗荒村”,又“贫来卖书剑,病起忆江湖”,又“闲花半落处,幽鸟未来时”,又“千里梦随残月断,一声蝉送早秋来”,又“残阳影里水东注,芳草烟中人独行”,又“闲寻野寺听秋水,寄睡僧窗到夕阳”,又“香入肌肤花洞酒,冷浸魂梦石床云”,又“西园雨过好花尽,南陌人稀芳草深“等句,惊人泣鬼之语也。有《碧云集》,今传。
这首《再到山阳寻故人不遇》中的“故人”具体是谁,拉拉藤不得而知。相关文章介绍,李中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根据诗人另外一首诗《送庐阜僧归山阳》推测,也许那位不遇的古人,或许是“庐阜僧”吧。
送庐阜僧归山阳
山阳旧社终经梦,容易言归不可留。
瓶注瀑泉离五老,锡摇江雨上孤舟。
鱼行细浪分沙嘴,雁逆高风下苇洲。
遥想枚皋宅边寺,不知凉月共谁游。
《送庐阜僧归山阳》提到“枚皋宅边寺”,拉拉藤在淮诗 | 山阳人赵嘏忆山阳里介绍过,唐朝诗人赵嘏为山阳人,其住所紧邻着西汉辞赋家大家枚皋的老宅子旁,大致位于今天淮城西北三里许的萧湖畔。
根据毛鼎来先生文章《淮安的八大寺之闻思寺》介绍,位于淮安城西北五里的闻思寺为淮安的八大寺之一,原名大悲庵,始建于唐代末期,或许就是诗人李中提到那座“枚皋宅边寺”。
身处乱世,郁郁不得志的李中来到山阳,或许真的希望他乡遇故知,找到人生的一点温暖。可是“欲问当年事,耕人都不知”是多么的惆怅无奈啊。
不过,李中并不是孤独的。《全唐诗》及《补编》中,收五万六千多首诗,其中以“访友不遇”为题(或题材)的诗就有近一百首。颇有名的便是《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最后介绍李中的一首诗《勉同志》:
读书与磨剑,旦夕但忘疲。
傥若功名立,那愁变化迟。
尘从侵砚席,苔任满庭墀。
明代搜扬切,升沈莫问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