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的咨询中我有听到很多次来访无奈的回忆到,小时候父母对亲戚家孩子比对自己更好更贴心。
为什么是无奈,不是抱怨不是憎恨不是决裂?在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是我们唯一的依靠,孩子不敢恨父母也不敢释放自己的情绪,于是默默的压抑着。即便长大了这份愤怒依旧无处安放,于是只是委屈无奈的成为一个懂事的孩子,把自己的需求默默放在心里,不允许自己释放那份愤怒。
这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因为姨妈要去城里做生意,于是表妹便寄住在我们家上学。表妹跟我同年,只是小几个月,但是从小便比较开朗会说话,长得也很白净可爱。在去到我家里的第一天我还是挺开心的,毕竟多了一个玩伴。
第一天上学回家吃早饭的时候,妈妈让我们各自端饭出来吃。我很喜欢蝴蝶,于是我拿了自己喜欢的有蝴蝶的碗,表妹也是一样,但是她不小心把碗摔碎了。妈妈没有像我打碎碗一样发脾气,忙说“没关系”!表妹可能也是有些胆怯的,妈妈拿了另一个带着“囍”的字给表妹,她说要蝴蝶的碗。妈妈不假思索的说叫我把碗给她,我不情愿,说我喜欢蝴蝶的。妈妈这时开始批评责骂我,说都是吃饭有什么不同。我顿时哭了,哭的无比的委屈!
妈妈这时候又拿了一个蝴蝶的碗出来,我不答应了,我就非要那个打破的碗,连饭也不肯吃了。跟往常妈妈生气,我毫无疑问被打了一顿。
也许成长经历了这只是很普通的一次挨打。但是却是很多次的相同疑问,我真的是妈妈的女儿吗?后来我甚至找村里老人打听,有没有可能我真的是“捡来的”。否则妈妈为什么会那么对我!童年的我并不能清晰的表达我的疑问愤怒,只是默默的开始变得讨厌表妹甚至讨厌那些因为可爱漂亮就能直接得到更多偏爱的女孩子。同时自卑也成为了我的同行者。
带着这样的困惑苦恼但是又无法理解认同,搞清楚真相成为了我的引路人,让我后来一直有动力去探索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
我不想去感谢去原谅那样的伤害。只是我理解了那个时代如此艰难,那个年代的父母是无知怯懦的。害怕表妹受了委屈告诉她的父母,从而影响这个关系,觉得那个不能在父母身边的孩子应该多一份照顾和怜爱,甚至希望同是孩子的我无条件去认同这样的做法。也许我并不介意一次吃饭用了哪个碗,我难过于她那份担忧背后母亲的身份,甚至对于我不能认同的打和责骂。
我是幸运的,我很小并感知到了这份伤痛,我没有忘记无视,我勇敢探索面对。但是有很多来访他们一直困扰于此,他们觉得自己就是不被爱的是不值得不被爱的,那是他们的错。
即便长大成人依旧不敢去接受这份愤怒!于是习惯压抑自己,从不敢释放自己的攻击性!真实的自己总是无法真的浮出水面!
也许父母觉得你是我们的孩子,我们肯定最爱你,这份爱无需质疑。所以无论用什么样的表现方式都不该被质疑!可果真如此吗?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真的无论什么样的表现方式都该被认为是爱吗?
在那个更加贫穷的时代,父母为了生存无法感知表达传递爱,用他们的方式表达他们独特的“偏爱”。殊不知成为了一代人的困扰!
从质疑自己不信任自己走到相信自己爱上自己能够支持自己坚持自己,似乎经历了几辈子的辛苦和磨难。
但还好我没用一生去治愈我的童年!我勇敢的成为了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