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上关注的微信公众号越来越多,天天更新的有,几个星期更新一篇的有,甚至很久很久不更新的也有。每天不一定把新接收的文章看完,但是必定会点击进去,因为根本无法忍受还有没看过的小红点。
每个微信群里,不是抢红包,就是发文章,励志的、育儿的、防骗的、养生的,各种各样的都有。为了吸引大家看,标题党们费尽了心思,深度好文、必读、必看、速看、绝密等等的标题越来越多。在这些或威胁或引诱的标题的轰炸下,不点进去看看,整天都会心神不宁。糟糕的是,点进去看完之后,更是心神不宁。
因为按照这些文章中说法,自己到目前的人生简直是一塌糊涂:工作枯燥还不思进取;养儿方式错得离谱却还在继续;最爱吃的食物基本吃不得了,不是致癌就是致死。然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按照各种达人的方法,逐条对照,好习惯继续发扬,坏习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比学习教科书还认真,比执行制度还严谨。找工作前先上网去问问牛人,吃饭前要先查查食物是否相克,否则必定不知所措、难以抉择。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到处都在提倡多读书。从“人丑就该多读书”到“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要拼才华”,倡导多读书的目标人群已经不分男女老少、美丑妍媸,读书就是时尚,多读书就是榜样。安安静静认认真真读书的人少,在社交网络上叫嚣的人多。而且即使读书,也是读完即忘完,书离知识跑,能记起的大概只剩下书的名字。大家都在强调读书的广度,心理学、哲学、文学、经济学等,如果都能了解一二,就是大家眼中的牛人。同时强调速度,从一天读一本到两年读一千本,读书达人的速度不停地在刷新我们承受的极限,除了佩服惊叹,就剩下自惭形秽了。
我不知道网络上的这些大咖们是如何快速学习的同时又记得又快又准的,因为当我试图按照这些新时代的专家们的建议一一践行时,发现自己的整个知识体系立即土崩瓦解,似乎什么都知道一点,可是任何一样东西都说不出一个所以然。这些所谓的知识,割裂了我原本的知识系统,让原有的知识散乱无章,无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吐槽、抱怨已经无济于事,知识是无罪的,而且传播知识的人也是出于好心。可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能学到更多更系统的知识,而不是仅仅抓住一些凤毛麟角?
我觉得一是要缩广度,挖深度。学到的知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一方面知识的知识都能学习到位。一味地追求知识的广度,知识的深度必然受到影响。知识往往要达到一定的深度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零散而浅显的知识作用微小,有时甚至成为学习别的知识的障碍。所以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应该有所取舍,抛掉不感兴趣不会深挖的信息,抓住那些可以往深层次学习和了解的信息。
然后是要耐得住寂寞。在这个价值观多元的时代,每个人都尽力让自己的价值观被更多人接受,意志不坚定的人往往会被带偏,而且越是看起来很美的东西,越不适合自己。所以必须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找准适合自己的东西,不管是学习内容还是生活方式。
最后,关键是要注重吸收的数量,而不是学习的数量。探讨每天看多少本书是没有多少参考意义的,如果看完一本书,你所记得的不过是书名和作者,这本书写的什么表达什么都不能表述出来,那么一天看十本书也是枉然。这个时代从不缺少知识和信息,每个人每天都在接受知识和信息的轰炸,看得多不重要,重要的是吸收。看得多只能表示别人很能写,吸收的才是你自己的。
以上只是个人在被信息轰炸后茫然失措痛定思痛的自省,总的一句话,只有吸收了的才是自己的。
by.林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