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tical Thinking教育我,下面写的全部东西可能全是错的,并且很有可能。。。
有人说,产品新人初级阶段应着重强化需求分析、产品设计、文档撰写、数据分析这四个方面的能力。
我假设这句话为真。
那么按着顺序开始,这篇文章,也可以说是学习笔记,探讨的就是产品领域的“需求”。
正文:
需求是个高度抽象的概念,范围很广很大。要想尽可能合理地讨论“需求”,就得不停得分类,具体,细化。
同时,分析需求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在《用户体验要素》中,对用户的需求分析被归在战略层这一基础层面。当产品目标被确定,用户需求被相对准确地分析后,产品设计的后续阶段才能尽可能地保证不走偏。
一、那么问题来了:给需求一个定义?
需求就是用户所想的合集,这个合集能解决问题或者达到目标(想要的物或一种状态,欲望等)。
需求有时是隐性的,有时要你自己创造需求。
在产品领域,需求的表现形式就是产品:可以是实物,可以是服务,也可以是屏幕前的网站或APP。
这个需求得有:
1、目标用户
a、潜在用户量(市场份额)。
b、用户质量(市场价值)。
2、使用场景
a、不同场景会产生不同需求,相应产品会做出改变。
3、用户目标
a、这里的目标是深层次需求的表现形式。因为:不同的用户他们的目标会有差异,虽然深层需求相似,但表面目标相异。这就要我们从各种用户目标的差异中精准地分析共同的需求。
这个产品得有:
4、使用人群
a、用户自画像(用户信息标签化)。
5、主要功能
a、先解决核心需求,也是产品的核心价值。
6、产品特色
a、对应用户的期望需求和兴奋需求,也是产品的期望价值和附加价值。
(这六点以后会详细探讨)
二、那么问题又来了:给需求分个类?
1、经典的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基础物质的相对充裕,城市人又有了更多的类型的需求:休闲娱乐、归属感、沟通、意见领袖、利益、获取知识资讯、自我情感表达、爱与被爱、社交、分享、安全、尊重。这些或多或少都在马洛斯需求层次里。
从本质来看:需求是满足人自身和周围环境互动时产生的欲望。佛学说的:贪嗔痴。
3、值得注意的是:思考需求时,要学会从本质思考。要从显性到隐性,从表面到内里。
因此思考者要具备:
a、足够的常识。需要看杂书看遍百科全书。(很难,常识是个大家都忽视的重要的东西。比如:人际交往的常识,人与人相处的常识,使用眼睛的常识,运动的常识)
b、发散思维,关联思考的能力。
c、追根溯源的能力,方法:多问一个为什么。
d、金字塔思维和归纳演绎能力。
三、唔……问题:获取需求的方法?
大致分为三类:
1、用户调研(定性分析)
2、数据分析(定量分析)
3、行业报告(定性定量综合)
关于用户调研:
1、用户访谈:又至少可分为四种方法。作为采访者,在采访过程中要遵守一些原则。比如:认真倾听,保持轻松自信,表扬鼓励受访者,把抽象词汇追问清楚、对受访者做出的判断要追问例子,新话题不能引入太频繁,是非题不能太多。
2、问卷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值得单独阐述。设计思路是从简单都复杂,从有趣到无趣,从封闭到半封闭到开放。
3、日记分析:将自己变成目标用户,分析自己的每日“流水账”。
4、用户反馈:已上线运营的产品会或多或少的收到用户反馈。可将这些反馈分类,然后通过各类型反馈占总反馈数的比例算出该类反馈的权重;还需对反馈进行归纳,原因是:从不同的但本质是一样的反馈中归纳成一条普遍的反馈。
关于数据分析:
有来自运营数据中的需求。有一些基础的数据知识,这里不展开了。
有来自产品中预先埋点的精确数据。
(关于数据分析会另有一篇学习笔记)
关于行业报告:
各种数据网站,有免费的有付费的。
注意:方法相对来说是死的,但使用方法的时机和场景需要灵活,对方法的优缺点需要了解。拥有实战经验的人更能掌握。还有最初的目标要锁定,不要走偏了。
四、Hi~ 问题:分析需求的方法?
1、模型理论分析法
Kano模型是一种思路,什么时候使用是关键。这个模型的意义在于:从用户的角度,能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甄别各方面需求的价值。在通过该模型确定了该需求的价值后,我们才来确定是否加入需求排期,何时开发,开发量等等。
在这里只是简单的提出这个方法,不做过多阐述,运用才是王道。
2、减法
根据产品的定位、价值、使用场景、迭代做减法,过滤需求。需求并不是越多越好,要学会判断无用或者无必要的需求,砍掉它们。
砍掉需求会涉及具体的原则,在可行的需求里面过滤那些不合理、不符合定位、性价比不高的需求。
根据价值做减法。前面说了:产品的三个价值——核心价值、期望价值、附加价值。如果给用户的是这三个价值以外的无用价值,或者在核心价值都没达到并完善时,就偏向期望和附加价值的话,结果不会很好。
3、组建专业评审团队
不多说,类似头脑风暴,只是还要注意一些实施中的细节。
4、A/B测试
大公司成熟团队会用到的方法。
5、跟分析无关但重要的事:记录需求
Excel就能胜任,各种需求表,采集表,排期表。
五、唉~问题:管理需求的方法?
上面说到了排期表。这也就涉及到了需求的优先级。
1、面对优先事项,有个著名的四象限法则。
四象限法则的内容十分简单,紧急又重要的事先做,不紧急但重要的事其次。可是往往简单的事情我们却反而做不好。这一点李笑来老师在他的YC创业课笔记里面提到:
绝大多数人为了刷存在感,喜欢复杂的知识和结构,与此同时常常连最简单的道理都没有能力遵循——比如,都知道坚持的必要却从未坚持过,再比如,都知道循序渐进是必须的却总是想一蹴而就。
很多有用的道理,因简单而困难。
仔细观察一下就知道,那些把简单本身叠加起来而构成的没那么简单的东西,其实已经远远超出绝大多数人的理解、应用范围了。
速度是个非常简单的概念,加速度只不过是把速度这个简单的概念重复叠加了一遍而已。还记得有多少人在高中被它难倒吧?
利率其实是个更简单的概念,复利只不过是把利率这个简单的概念重复叠加了一遍,就够成了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已为自己已经理解却从未认真应用过的东西。显而易见地,他们拒绝承认身边少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进步一点点”的人跟原地踏步的自己有任何差别和距离。
所谓的“运营”,就是打造一个引擎之后不断优化的过程。而所谓的优化,最关键的就是不断监控、调整各种指标。Rabois 的忠告是,“千万不要孤立地对待某个指标”。只看一个指标、只根据一个指标进行优化很简单,但这不行,得“没那么简单一点点”(或者说“稍微复杂一点点”):要把相关的指标放在一起考虑…… 说起来轻巧做起来难,这个忠告的理解应用难度比“复利的理解应用”高太多了。
关于“千万不要孤立地对待某个指标”,今天(2015年5月6日)多了一个好例子。《钛媒体》今天登了一篇文章,“一个曾以天涯为傲又离开的老员工讲述天涯16年”:
... 第三次高潮:2010年10月5日极品女“小月月”事件由天涯发端。三周时间,其原帖点击量已超过4600万次,网友回复达到10万5千余条。另外,有关“小月月”的衍生品:贴吧、小组、论坛、插图应运而生。甚至,有网友成立了 “拜月一族”,“拜月神教”。“小月月”刷新了雷人记录,把奥利奥、香蕉皮等都给搞坏了。
为了生存,拉客谁都可以理解,但你不能跑到大街上去拉。然而,为了流量、为了眼球,类似的帖子却一再地被天涯作为主导内容在最显眼的地方进行推荐。确实,这样的帖子可以带来大量的眼球,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宝马汽车会在你的平台上投放广告吗?周大福会吗??奥利奥会吗???
错失了客户,机会就不等你了。
流量是个重要的指标,甚至可能确实是最重要的指标,但,如果不是高质量的流量,那是不是不仅无益甚至有害了呢?这真不是随便想想就行的事情,真的是不在意就会付出惨重代价的事情。
在对待重要与紧急的事情时一定要快速执行,对待不紧急但重要的事情时一定要放在心上。
在对待产品上,商业价值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所以衡量需求时,这个需求是否具有商业价值,如果有那么越大这个需求就越重要且紧急。
不同产品类型在不同阶段下的需求优先级都不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需求管理的细节
a、需求工作量估算:标签估算法、实际讨论法、强制手段法。这些方法的目的只有一个:确定工作量,尽快完成这个需求。
b、需求变更:这是考验PM的一点。
c、需求管理工具:Excel,工具不在多不在花,在于高效的使用。
六、拜拜~问题:结语!
这篇学习笔记对于“需求”的讨论其实很片面,很理论化。缺点很明显,没有实际例子来对理论进行补充说明。
不过文章还会更新,等以后的日子来补上实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