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想看这部剧的冲动,所以一直拖到了现在。这个月上映的影片里,评分应该是第一,达到了9.4。在评分的诱惑下,跑去了电影院。结果真没让人失望,相比较于评分达到9.2的《你的名字》,我想它应该是名至实归的。
首先,不得不承认的是它继承了美国大片的英雄主义色彩。电影刚开始,朋友就对我说了这点,当时还有点小失望。随着剧情一点一点的发展,头脑中先入为主的观念被抛到了九霄云外。纵观整部片子,个人英雄主义的味道越来越足,但这并没有覆盖它全新角度的阐释。因为真切,因为信仰,甚至在外人眼里的愚蠢,都让人的心绪跟着为主角捏一把汗,一连窜的质疑纷至沓来。在那个战乱年代,有几人是为信仰而战的?又有几人是有信仰的?哪怕信的是耶稣。
没有信仰而参战的人很多,其中多斯的父亲就是一个代表。在战争中失去了最亲的战友,唯独自己活了下来。是的,他是活了下来,可他活的并不怎么样。他酗酒,打老婆,一样都不少。站在多斯父的角度,或许我们很容易理解他为什么会这样,是战争造成了他的这种心理扭曲。这就是这个平凡人物不平凡的一生。可以说这个人物身上映射着大部分像他一样参战的人,通过这个角色,便不难想象到他所代表的这部分人的日常生活。前面说,多斯父亲的这种生活状态是战争造成的,那么再往深里探究一下原因,我想应该归咎于信仰。他没有信仰,所以才会这样。这点是从多斯的身上看到的。
多斯的信仰,初看有点行不通。觉得怎么那么幼稚,甚至让人难以置信。捧着一本《圣经》,去参军,天真的以为我不拿枪不杀人,我照样可以救人。这样的理论在一帮经历过很多场战争的老兵和初出茅庐的新兵们看来,很滑稽。怎么还有这么天真的人?于是,他们排斥他,殴打他,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他屈辱的离开部队,直到最终上了军事法庭。峰回路转处,他的父亲出面解救了他,这是比较耐人寻味的一点。一种新的想法,打破了旧的军规。我是那种脑洞大开的人,从未考虑什么军规不军规的,觉得只要能打仗救人都可以参军。扭头问了朋友,朋友说是军规不可破,破了一次下次怎么办?想想也是,毕竟是军队嘛,非我这种常年待在象牙塔的人能理解的。影片最好看的部分是多斯和他的战友们参加钢锯岭的战役。可能因为在影院的原因,我感觉那炮火好真实,火力非常足,是我看过的枪战片里最足的一部。同时,人也很疯,尤其是那群日本兵,真的很像疯了一样。不知道导演在拍片现场是怎么折磨那帮人的,肯定很辛苦。假如你在现场,你会觉得,他们的疯狂,会疯到你心里去。多斯冒着炮火,一个个,一次次,疲惫又坚定的寻找战友,救护他们并将他们送到安全地带,这是很悲壮的一幕。所有的事物或者人,只要跟悲壮联系了起来,必定是感人肺腑的,而多斯的行为就是感人的。悲壮的让人感动,让人敬佩,让他的战友充满了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