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之前的文章,分享我自己领悟或者总结的方法论~
这篇文章主要描述我对于产品与用户之间的一些思考。
用户不是“傻子”!
在我接触的一些产品小伙伴中,经常会说一些这样的话,“把用户当白痴”等等。。。
其实我是真的很懵逼,谁说用户都是傻子的?对于这几句话,我认为核心意思应该是用户懒的思考,不要让用户付出更多的认知成本。我觉得我们应该把握一个度,既不能为用户考虑的太多(想当然的觉得用户需要),也不能让用户的认知成本太高。
但是怎么去衡量这个度?
这时候就会需要一个神奇的技能,“一秒变小白”!这也是为什么马化腾特别牛逼的一个点,能很快的进入到用户这个角色,把自己当成一个一无所知的用户,从这个角度来衡量我们的一些功能和需求。但是这也是一个需要经验积累的能力,所以一定要多去分析产品,不管好的坏的,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多去分析体会,好的功能到底好在哪里?差的地方到底差在哪里?
所以千万不要抱着“用户是傻子”这个想法去开发一些功能,而是锻炼自己能从一个小白的角度看待整个产品。
除上面这一点,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站在“上帝视角”。
什么是所谓的“上帝视角”?就是一个产品的惯性思维,喜欢站在整个框架上来看待某些功能,如果发现有类似但用法截然相反的功能,会想着把两个功能合并,或者把二者弱区分。但是站在用户的层面来讲,他并不知道二者是一样的,如果产品做了合并或者把两个功能的区分度变弱了,那就是在引导用户,“这两个东西其实差不多”,这时候在用户的角度,这就是一个冗余的功能,之前所做的东西就全白费了,投入的资源都成了无用的。
所以,和之前的一个观点相同,就是把自己当成用户,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从用户的角度考虑,这样才能让一个产品收益最大化。
所谓“用户体验”
之前说了那么多,其实核心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一个产品的用户体验,可是我们又没有想过,我们毕竟不是真正的用户,就算我们将自己带入用户这一角色,就算我们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想给用户最好的,但这是不是最合适用户的?
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这个做的过了,那就变成负优化了。我们在做的时候,要考虑到的一点就是,这是不是最适合的?所谓用户吃亏原则我感觉就是服务于这里的,因为正优化的效果要优于负优化!所以,当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本着这个原则,让问题暴露出来,到时候再去优化,这样做起码可以让用户看到的是正优化。
“习惯”至上
说到了用户体验,就不得不说一下使用习惯这个东西。
初入产品很多时候都想大展拳脚,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得到实现,希望自己能掌握一条产品线的“生杀大权”,将自己的新想法,新创意融入其中,让自己可以变得很牛批!但是你怎么知道,用户会喜欢这个新的创意?如果ios的系统变成了上下切屏你会习惯么?如果点击一个垃圾桶本来应该是打开回收站,却把东西清空了你能习惯么?
所以,并不是不去做创新,而是一定要三思自己的这个创新点到底可不可行,是否会颠覆用户的整体认知,是否新的改变会让用户不太习惯,是否可以接受这个由创新带来的成本。
二八原则
这个原则肯定很多人都知道,这条“真理”学名很多,用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说法,但不管怎么用,都离不开它的核心“学会避免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琐事上,要学会抓主要矛盾——百度百科”。
我之所以把这个人尽皆知的原则拿出来说,也是因为在工作的时候,不知道怎样分配权重,虽然同样属于所做产品里的功能,但是还是会有优先级。其实二八原则就是在教我们如何分配权重,同样,在产品与用户的关系中,我们要把大量的权重放在能带给我们80%收益的那20%的用户里。
其实我感觉对于用户的理解这块儿还是有很多欠缺,所以也是一直更多的体验不同的产品,找它们之间的让我感觉很舒适的一些功能。作为“设计者”,尤其是做to C的产品,一定要把握好产品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怎样的功能设计,交互设计能让用户感到舒适,要在保留特色,还是尊重体验这两者之间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