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啊,你说浙大计算机和复旦金融哪个更好啊?”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咱全省七万多的排名是不用考虑这些问题的。”
(全文阅读需要10分钟)
我最近帮表妹在挑选学校和专业的时候,姑父总问:“馨馨这分儿能不能去个大城市啊?学校得话我们不做什么要求的。”
在很多十八年未出过省,甚至未走出过家乡的孩子,大城市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这些带着骄傲而平凡的过去与睁眼看世界的期望走进陌生的天地,而这些年轻人,将会在不久的未来被赋予一个名字:
小镇青年。
小镇青年是指,年龄在18-26周岁,出生于三四线城市,在家乡生活工作或者在大城市与省会城市打拼的年轻人。
而在一些媒体的描述中,他们是这样的一群人:收入不高,审美低下,土里土气,刷快手,喊老铁,无教养……甚至被认为是消费降级的罪魁祸首。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理解就没有共情。
《被误读的小镇青年》中提到:“有意无意地把小镇青年描述得很惨,没有审美,杀马特,很没有未来,是一种错误的文人般的自我感觉良好。”
作为一名本科毕业两年,研究生在读的小镇青年,我选取了身边来自同一个地方的五十五位小镇青年进行了调查,看看他们的现在以及对未来的规划。
在调查中,我只提了这样的两个问题:
为什么要离开/留在家乡?
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是什么样的?
下面是其中五份具有代表性的调查结果,不一定代表大部分人,但是目前所呈现的状态是绝大多数小镇青年的真实故事。
1.万金,男
来自中部地区的十八线小县城,
2019年“双非”本科毕业。
毕业后在家休息半年,后前往重庆找工作,现为某上市餐饮企业的一名基层员工。
在邀约时,看到我准备的调查主题,他说:“我在大城市,你应该问一些县城或者镇里面的。”
经过解释,他答应了我们的访谈:“你问吧,应该有一些借鉴意义。”
当问及为什么要离开家乡,他的回答很直接:“因为家里有资本,大城市的繁华程度非常吸引我。”
这是富裕人家的孩子应该有的自信。
在闲聊中我们了解到,他的父母有能力通过个人关系为他在县城谋得一份还不错的工作,但他觉得小县城不繁华,他不喜欢。
对于未来规划,他的回答同样很简单:“想扎根大城市,可能会考研或者换一份工作。”
2.小麦,女
来自中部地区的十八线小城市,
2016年武汉大学法学本科毕业后,
进入深圳某律所工作,工作至今。
关于第一个问题,她开玩笑地说:“因为喜欢的人在深圳呀。“
稍后她正色道:“老家的法律服务行业发展一般,想先在外面锻炼锻炼。”
她曾经自述,每年寒暑假回到家乡,都免不了和父母吵架,大到结婚生子,小到鸡毛蒜皮,都可以成为吵架的理由。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因为考驾照,父母坚持要她去自己亲戚工作的驾校,而她在参考了通过率之后选择了另一家。
后一个问题,她表示只想做一个专业优秀业务出色的律师,生活方面舒适贴心就好。
3.小豆豆,女
西法大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明年毕业,目前正在准备公务员考试,
期望考回家乡。
“你这不逗呢吗?我有那条件在西安立足吗?要钱没钱要颜没颜的。我就不做这种梦啦。”
我蛮惊诧于她会这样选择,
她曾经是为了来到大城市而花两年时间考研的人。
“大城市是很好,可我不觉得自己有立足大城市的能力与条件。这里的人都好厉害,而我要成为那么厉害的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父母还在家呢,不太想给父母增添压力。”
“回到家乡,父母能力有限,给不了我多少帮助,可在家乡我还有你们这一帮同学朋友,你们现在慢慢成为了家乡的顶梁柱。”
“宁为鸡头不做凤尾,如果在外面依旧很辛苦,那我还不如找个地方偷偷懒。我就想回到老家,找个还不错的单位,上班划划水。一个月工资够花就行。”
“我要求不高的,以后遇到什么困难再说,最起码现在不急着要钱不是嘛?”
4.清哥
2018年本科毕业后,
通过校招进入某国有银行,
目前在小县城某国有银行做柜员。
“x行的活就不是人干的!”这是聊到工作的时候,他对我发的一句牢骚。
“谁想留在这小地方,当时想着国有银行工作轻松工资高,父母都想早些工作减轻点儿压力。进来发现工作不轻松工资也不高。小地方领导没能力tm事儿还多。”
“我现在就希望省考赶紧考上,离开这个小地方。”他目前正在准备河南省考,报考的单位在郑州。
“考不上我就一直考,总有一天可以考出去。”
一如当年的高考,成为许多小镇青年走出去的唯一途径一样,这是和他同一批进入银行的许多年轻人的心声。
据他所说,来到银行的年轻人,三年内能走一大半,剩下的一小半由于父母,婚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离开。
“你知道咱这儿健身房什么时候人最多吗?”
在调查结束时,他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
“应该是周末吧。”
“错,周末是人最少的时候。”
“因为人们都开车去其他地方玩去了。”
5.小陈
考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也许是因为看多了历史上的风云变幻,因而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什么地域方面的考虑。
“宫门王府也好,茅屋草房也罢,居所而已,百年后不过都是历史遗迹罢了。”
而由于他们的专业是全国各地到处飞的,家对于他们而言不过是睡觉的地方罢了。
因而对于在哪里发展在哪里定居,他一直都觉得没有那么重要。人生并不是能够完全由自己所掌控的,参透历史的风云变幻对普罗大众而言,太难,也太不值得。
“但是我还是想回山西,因为山西可供发掘研究的东西太多了。我想在研究领域做出一些成绩。”
我想这些年轻人,
能够代表一部分本科毕业
两三年之内的年轻人的人生选择。
最后说一下我,男,来自于山西省一座小县城,985高校硕士研究生在读,目前正在努力申请北京大学的博士。
对于我们而言,家乡是一处已经回不去的远方,在外的这六年经历让小镇青年们的思维方式与三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也想努力融入到家乡的环境中,但尝试了很久才发现,改变自己可能也并没有那么容易。
对于许多在外读书或者工作过的孩子而言,大城市的繁华并不是最重要的。大城市最难以替代的是
「其多元和包容,无论产业与文化,
大城市总有更多的选择。」
大城市于我而言,是一处难以融入的富贵乡。
也许大城市会提供更多的机会与更包容的环境,但是塑造了我前十八年人生的那座小城,和那些家乡父老,已经深刻地影响了我的一生。
以后我做的每一件事,都会带有那个地方出来的人的痕迹。
这些痕迹会时刻提醒我,我对于大城市而言,是一群终身都无法融入的外来客。
每一种选择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正如每一次收获都意味着牺牲与付出。这道选择题几乎不可能有完美的答案。
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做这道选择题的资格,每个人都会面对父母的老去与自身年龄的增长,同样每个人也都会面临成家立业这个必做题。
在成家立业之后,
很多人都会失去继续做题的资格,
或者说他们已经给出了答案。
-THE END-
今日作者—容居客
客居成都,中文系硕士研究生在读,喜欢穿透人心的东西
编辑 滚白/监制 滚白
图片 滚白的编辑部/后期 滚白
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滚白】,如需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