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一座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四千多年建城史以及一千五百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缔造了无数中华文明的传奇。“山南水北为阳”,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沿着洛河一字排开,举世罕见。百余位帝王在此执政。今天就说说汉光武帝刘秀。
现在大家去的汉光武帝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20公里处的孟津县白鹤镇铁榭村。这个地方俗称“刘秀坟”。始建于公元50年,由神道、陵园和祠院组成。光武帝陵南倚邙山,北临黄河,近山傍水,蓊蔚肃穆。阙门巍峨,气势壮观,神道宽阔,直达陵前,两侧石刻林立、碑碣参差。陵园呈长方形,占地6.6万平方米,墓冢位于陵园正中,为夯土丘状,四方形,高17.83米,周长487米。在刘秀坟经常听到一个传说。据说刘秀的儿子喜欢和父亲唱对台戏。就如阿凡提的驴一样,让它往东绝不向西。刘秀害怕儿子在自己死的时候不把自己葬在北邙,就对他说:“你把我埋到黄河底吧。可是这一次刘秀想错了。他儿子想,得听一回父亲的话。果然把父亲葬在了滚滚黄河之中。后来由于黄河改道,刘秀的坟就留在邙山与黄河之间了。其实这个传说是虚构的,细想一下就会知道,帝陵不可能等到皇帝死后才开始建的,一般都是皇帝登基时就开始考虑建帝陵了。再说帝陵都 是圆的高高的,那有方形的,据专家考证,这个是北魏孝文帝祭祀的方泽坛。在宋代误认为是刘秀坟。真正的光武帝刘秀陵园是大汉冢。大汉冢就是刘秀的原陵。大汉冢位于送庄镇三十里铺村。这里是东汉北兆域陵墓区最北端,处于邙山分水岭。邙山陵墓群西至孟津县常袋乡酒流凹村—洛阳市郊红山乡杨冢村一线,东至偃师山化镇光明村—山化镇忠义村一线,大致呈东西向长条形分布。邙山陵墓群面积为756平方公里,有大型的封土墓970多座,古墓葬有数十万之多,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公元57年3月29日),东汉王朝建立者(在位32年),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公元8年,王莽篡立新朝,刘秀随兄刘演起兵于南阳郡。公元25年即位,光复汉室,定都于洛阳。经过长达12年统一战争,灭亡河北、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势力,结束了农民战争、军阀混战与地方割据局面,统一了中国。称帝后,开创“光武中兴”时代。公元57年驾崩,享年六十二,葬于原陵,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公元9年1月15日,王莽篡位窃国代汉建新,王莽当上皇帝后,迫不及待地推出一系列奇葩的改革措施。这种倒行逆施的措施,引起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刘秀兄弟和南阳宗室子弟在南阳郡舂陵乡起兵。刘秀刚开始兵少将寡,装备很差,刘秀是骑着牛上阵打仗的。
公元23年(新莽地皇四年,刘玄更始元年)五月,王邑、王寻统帅的十余万大军到达昆阳。城内的汉军军民一次一次地打退新莽军队的强攻,昆阳城仍屹立不动。公元23年五月底,宛城在绿林军(汉军)的长期围困下,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守将岑彭终于被迫投降。昆阳城内的守军立刻士气高涨。新莽军队得此消息,士气低落。六月初一,李轶、刘秀所率之定陵、郾城等地的汉军到达昆阳地区。刘秀精选了三千人的敢死队出击,赢得了胜利。昆阳之战推翻了王莽政权。
新莽王朝覆灭后,但是黄河以北各州郡都在持观望态度,赤眉军在山东发展迅速、声势日益壮大,还有“河北三王”、铜马、尤来、隗嚣、公孙述等等割据势力,能不能摆平河北,决定刘秀政权的命运。更始元年(23年)十月,刘秀北渡黄河,为了促成和真定王刘杨的联盟,刘秀亲赴真定王府,以隆重的礼仪迎娶了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刘秀在河北日益壮大。刘秀发幽州十郡突骑与占据河北州郡的铜马、尤来等农民军激战,刘秀迫降了数十万铜马农民军,实力大增。更始三年(25年)六月,刘秀于河北鄗城(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固城店镇)的千秋亭即皇帝位,建元建武。
东汉政权建立后,光武帝刘秀为了稳定政权,不得不在宜阳展开决战。公元26年,只剩下二十余万人的赤眉军只好离开长安,出华阴,准备向东方转移。公元27年闰正月,赤眉军行至渑池崤底时,遭刘秀部将冯异伏击,被俘八万人。 其余十余万人南下宜阳,陷入刘秀的包围圈中,在耿弇、冯异以及驻守新安的三路大军的包围圈中,在瓢泼大雨中,饥寒交迫的赤眉军,只能投降刘秀。公元27年三月,刘秀军占领长安,东汉统一战争基本结束。
为了使饱经战乱的中原之地尽快地恢复和发展,刘秀勤于政事,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使得战乱之后大量土地荒芜而人口又不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实行轻徭薄税,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租徭役,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罢免贪官污吏,极大地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号称“建武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