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没事扯个估值的蛋。都知道DCF是标准的估值方法,我赶脚是脱胎于工业时代评估有形资产的产物。入行以来对资产的评估也一直在用。但现在面对“越来越轻”的投资项目,DCF虽然内在的估值原理没变,但在界定利润资产方面,似乎越来越吃力。
比如研发成本和知识产权这些资本支出,如果没有资本化处理,那么只能作为一项费用列支并最终影响会计利润。但投资一间工厂就没有这个问题,直接可以计提折旧。虽然对研发知识产权与工厂的投资最终都能为企业带来相应的现金流。但报表上反应的资产和利润却有天壤之别。
再比如作为销售费用列支的广告费用,对公司的品牌价值意义重大。但这项资本支出没有体现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里,反倒作为费用充抵了利润。谁都知道广告对公司的销售收入和品牌建设意味着什么,但这项能为企业带来利润的资本支出却不能作为一项资产。试问利润如果不是由资产产生,难道能从天上掉下来?作为资产估值的老兵,确是让我困惑不已。
谨慎是会计处理原则的重中之重。比如秦池的天价广告最终也是打了水漂,如果计入资产岂不贻笑大方?所以对资产的估值是复杂的,有可能因为谨慎失去机会,也有可能因为乐观而损失惨重。小心驶得万年船总是没错,就像我经常唠叨的那句话:宁可不赚钱,但一定不能赔钱。
虽然估值这货不好对付,但对于拥有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的公司,由于“轻资产”特点,不需要花太多钱在诸如设备厂房这些重资产上,如果未来有坚实的市场规模,还是能够获得更高的回报。
有时候我突然觉得呆头呆脑不懂变通谨慎保守的会计原则跟我真是绝配。但在进一步理解“轻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之后,似乎看到了以前投资决策的局限性。错的不是会计原则,而是自己对“轻资产”刻舟求剑的机械理解。
今年对三诺生物(SZ300298)的投资就是突破投资格局局限性的一次小小尝试,并为今后“轻资产”项目积累运行的经验。如果对会计利润和资产进行相应调整,就会看到一个更低的PE和PB值,并符合高折价低估值的投资项目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