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第五条音频说了,唐太宗赦免了唐僧玄奘偷渡出国的罪名,还对他礼敬有加,举全国之力支持他,让他专注译经事业。可是后来唐太宗一死,立马就有个小官员开始攻击唐僧。这是咋回事儿呢?如果他事先知道自己会被卷入一场政治漩涡,那他是不是能成功避开?
要说这事儿,咱们要先从太宗死后继位的高宗皇帝李治说起。在李治刚登基的一段时间里,朝中的重要权力还是掌握在太宗过去的几个重臣手里。随着高宗皇帝的逐渐成熟,他对这种局面越来越不满。作为一代高僧,玄奘对于庙堂上的矛盾也有所耳闻。可他觉得自己是个佛门中人,政治上的斗争应该不会和自己发生什么关系。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可以和高宗皇帝近距离接触的宫内小官员,写了一本书来批判玄奘团队的译经工作。我们想想玄奘在当时是什么地位啊,那可是由太宗皇帝加持过的高僧,过去连对他质疑的声音都没有出现过。可这位小官员的批评呢,火药味儿十足,不仅指责玄奘团队的译经错误百出,还点名道姓对大师玄奘进行攻击。
所以这本书一出,就像一颗重磅炸弹,震动了当时大唐朝廷上下。我们的大师玄奘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怎么突然就受到了猛烈攻击,所以他就让弟子给高宗皇帝做太子时候的老师写了封信求助。要说玄奘也是病急乱投医,他只知道自己和这位太子老师交情深厚,却忘了在当时的形势下,这位太子老师,已经和他过去的学生——当今的皇帝站在了对立面。
在这位太子老师的过问之下,那个攻击玄奘的小官员暂时收手,可是事情并没完。没多久,高宗皇帝亲自下令,要玄奘和那个小官员当面锣对面鼓的辩论。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其实已经非常清楚了。那个小官员之所以有底气挑战大唐高僧,就是因为背后有高宗为他撑腰。而高宗皇帝针对的也不是玄奘,而是玄奘背后错综复杂的旧臣集团,玄奘不过是高宗撬动旧臣集团的切入口。
那场公开辩论,没有真才实学的小官员当然不是一代高僧的对手。可玄奘看起来是胜了,实际上呢,他输得是彻彻底底。因为他受困的时候求助的不是皇帝,而是和皇帝对立的旧臣集团。这个动作,让他彻底失去了高宗皇帝的信任。
经历了这一事件,玄奘开始意识到,高宗不是太宗,自己在高宗心里的位置,也远远不如他在太宗心里的位置。为了保证自己的译经事业能够进行下去,一代高僧也顾不得矜持,开始调整自己与皇帝的相处方式。
首先,玄奘先是主动要求朝廷派官员监督自己的译经项目。
第二步,在高宗宠爱的武则天临产的时候,主动入宫祈福,并提出如果产下皇子,自己愿意担任皇子的老师。这种主动向皇室示好的动作,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第三步,虽然和皇子建立了名义上的师生关系,玄奘大师还是能感觉到,高宗皇帝对自己并不喜欢。干脆向皇帝提出去洛阳嵩山隐居译经,不成想这个要求又被高宗严厉拒绝。可怜的玄奘大师,看到皇帝的态度,又是道歉,又是感动涕零,表示以后再也不提。
即使是这样小心翼翼,玄奘还是惹恼了皇帝。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都有个头疼脑热,大师也是人啊,何况多年译经,积劳成疾,玄奘病倒了。以当时的处境,玄奘也不愿因为自己身体的问题打扰皇帝,就自己离开译经的驻地去看病。谁知道他前脚走,离开驻地这个消息后脚就被人报告给了皇帝,还派了人去调查。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的出来,自从辩论事件之后,高宗皇帝对于这位高僧就没有放心过。
没办法,玄奘只好又向皇帝解释,说是担心自己死在驻地,玷污了皇家圣地,这才了事。
后来高宗皇帝清理了在政治上和他对立的旧臣集团,终于明白过来玄奘这位高僧并没有政治上的企图,只是一心求法,才放心的让他去偏远的地方译经。
回过头来看玄奘这个人,从之前的风光无限,到后来的跌至谷底,是因为他陷入到一场政治斗争当中。而当他在身不由己地卷入权力的纠纷之后,情急之下的动作让自己在他人看来有了站队的嫌疑,导致自己的译经事业无法正常进行。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在系统格局发生变化的时候,形势没有明朗之前,如果身处的位置牵涉面很多,那你的行为就必须格外谨慎。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今日值得花时间”(晚年玄奘为何深陷政治漩涡)音频稿:陈远讲述:杰克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