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忙于工作、家庭和孩子,对诗词的爱好也就一星半点。而今闲暇的时间多了,就有兴趣寻找一些爱好。一个偶然的机会被朋友拉入诗友群,才对诗词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进一步了解了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诗词和他坎坷的人生,心中油然生发许多惋惜和感叹。
怀着对诗人的崇敬和爱戴,再次寻访了他在四川成都的生活遗址─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是诗人杜甫经历战乱和颠沛流离的飘荡生活,在成都落脚时留下的故居,坐落在成都的浣花溪畔。
现在的草堂经过从古至今的世代修葺、扩建,终于完整地保留下来。草堂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属国家一级博物馆和4A级旅游景区,年游客量逾百万人次。
杜甫生在诗宦人家,七岁就会作诗,在他爷爷的影响下,饱读诗书。正如他自己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年轻时家境尚好,生活无忧,风流倜傥,多结交名流,游山玩水,俨然富家子弟。但在三十多岁时,却遭遇了求官失败和父亲过世之不幸,从此
生活的重担就压在他一个人肩上。更不幸的是在他求得一官半职时,却遇上了‘安史之乱’,社会动荡不安,饥民遍野,从此他和他的家人过上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
就在这动荡不安,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却一心想着国家,寄心仕途,忧国忧民,试图为动荡的社稷助一臂之力,救民于水火之中。可他的愿望总遭遇挫败,或被多变的世事淹没了。
在流亡的路上,杜甫真实体验到了国破家亡和民不聊生的苦难,也就此奠定了他忧国忧民的胸怀和不朽的诗作。
杜甫的诗词,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语言精炼凝重,表现出高深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技巧,具有雄厚的时代感和强烈的思想感染力。如: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等等,无不淋漓尽致地深刻反映了当时战乱造成的巨大灾难和民间疾苦,同时也饱含了诗人悲悯的情怀和无奈。
他的诗作来源于生活,写实于生活,每一首都是一副生活的画卷。如: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留下了1400多篇诗作,贯穿着当时整个历史时期,为民忧伤,为国沉吟,被后人称做“诗史”。
而他自己被后人尊称为“诗圣”,是因为他忠君爱国,时刻关注国家命运,随时洞察时事变迁,推及爱人,忧心天下,关爱妻儿,不离不弃,是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有志之士。
颠沛流离,贫困潦倒的人生,从未泯灭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就这样一位旷世英才,却在59岁时死在颠簸游荡的小舟上,是病死还是饿死,不得而知,不仅让后人扼腕叹息!
杜甫在世时,大多依靠朋友的接济度日。他的诗作也几乎无人问津,在他暮年时还耿耿于怀于自己的愿望和抱负未能实现。他何曾想到,死后儿子烧他文稿时,被前来吊唁的诗人韦庄发现了杜甫的大量诗文,此后才有了他不朽的“诗史”流传后世。
他被世世代代的人民歌颂着,敬仰着,爱戴着。他的诗词和他在成都的居所─杜甫草堂,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怀着崇敬之心,仔细观看杜甫草堂的每一处景色,每一所展馆里他的塑像和诗文。再看林木葱郁的草堂庭院,古树参天,竹林高耸,小桥流水,亭榭掩映,映衬着若隐若现的茅屋,每一处都是清幽秀丽的所在。清澈碧绿的池水里,那悠闲硕大的彩色锦鲤鱼成群结队觅食嬉戏,它们也在享受着诗圣灵光。
几经反复寻找,终于找到那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茅屋,里面有简陋的卧室和灶房,还有其他生活用品。此时,突然有一种和诗人近距离接触的感觉,仿佛看见他伏案书写,与妻儿饭前茶后的天伦之乐,与友人闲谈阔论的情景。他漂泊的人生,窘困的生活,深邃的思想和磅礴的诗文,跃然眼前。
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和沧桑变迁,今天的杜甫草堂,依然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前去观瞻游览,以此寄托对这位伟大诗人的追思和敬仰之情。
杜诗不朽!杜甫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