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改变自己有着原始而本能的希望。总希望年初的时候订一个计划, 年底就能大变身,最好像电视节目里的那样,学渣上演变形记,屌丝逆袭迎娶白富美。
然并卵,愿望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
每年年初的时候总会照例做一个年度计划,比如写一个To-Do List清单,列出今年想做的事情,但是在年底总结的时候,无一例外没有一个完成,甚至连“读20本书”这种只需要花点时间、感觉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事情都没有完成。年初希望自己大变样,但是一年过去了,你照照镜子沮丧地发现,你还是你,那个最平凡不过、泯然与众的你。
于是乎,你会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于是自暴自弃,放弃了对自己的要求。年年循环一次,像逃不出诅咒的人。
这对于你,是不是再熟悉不过了?
曾经我也是这样,直到两年前的某一天一口气读完《明朝那些事儿》。可能对一些人来说,这套书是历史知识的启蒙书,但对我来说,却真正让我走向“知行合一”。我对书里关于王阳明的描写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虽然“知行合一”这个概念不是第一次听说了,但是从来没有那么深刻的刺激我去践行这一件事。那一年,我对自己只有一个要求,就是“知行合一”,简单说,就是把你认为正确的事情做到底。
大部分人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说起自己的观点来总是头头是道,但是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有的人一边说垃圾食品不好,一边大口嚼着薯条喝着可乐;
有的人一直在说工作不好要辞职,什么“钱少事多离家远”,但这个工作一做就是好几年,每次见面都会抱怨工作,说要辞职,下次问,还没有辞职;
有的人一边教育孩子“不要看电视、不要看手机”,自己却看得有声有色;
有的人是把“减肥”挂在嘴上的人,好像永远在减肥,永远在节食,但是貌似看起来总是那个样子。
……
在王阳明那种高大光辉的形象深深嵌在我的脑海之后,有一天我终于对自己烦了,你相信的事情为什么你却不去做?这不是“言不由衷”吗?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从此我对自己只有一个要求:做自己相信的事情。
我不再要求自己做白富美了,不再要求自己是富二代了,不再要求工作如意孩子听话事事完美了还不行吗?我只做我相信的事情,并且一件一件开始做。
我先从最简单的事情开始——健身。
“我并不肥,我只是有点水肿。”——在以前的日子里我时常安慰自己。仗着小时候体育成绩还不错,我这种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家伙,居然在跟着朋友断断续续的跑步了几次之后,因为朋友要报名参加马拉松,自己也竟然萌生出“我好像也可以跑一个马拉松”这样很傻很天真的想法。
几天之后,这个想法越发强烈,但是距离跑马拉松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对于一个跑步新手,我跑一个马拉松到底可能吗?我认真的计算了一下这个目标是否可行。
第一步:选择目标
我们一般认为的马拉松是42.195公里,但是为了推动全民健身,鼓励普通民众参与到跑步这个最基本的体育活动中来,现在的大部分马拉松赛事除了公认的全程之外,还有半程马拉松(约21.1公里)和10公里迷你马拉松,有的赛事还有6公里,鼓励家庭参加。
全程马拉松距离长,对人的耐力要求高,最好经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再参加。
而6公里或者10公里,有没有多少挑战,平时跑一下也要8公里吧。半程马拉松相当于两个10公里,有一点挑战,但又觉得垫一下脚尖好像能够得着,比较适合我这种入门级的人参加。
马拉松赛场上有一个“关门时间”,不同的距离关门时间不同,不是让选手无限时地跑下去。如果参赛选手的跑步时间超过关门时间,是没有田径协会颁发的证书和奖牌的,也就是没有完赛证书,不能从官方上证明你曾经跑过这次马拉松。你的马拉松成绩是可以在田径协会上查出来的。对于半程马拉松,关门时间是3小时。对于我这个新兵蛋子来说,目标只是完赛,在关门时间之内跑完。
第二步:分解目标
3小时跑完21公里的距离,也就是说1小时只要跑7公里多一点,就可以轻松完成。有人说走路走得快一点,1小时也能走6公里呢,那么1小时7公里听起来好像也不是很困难嘛!
这个时候你耳朵边总是萦绕着不同的意见,这就有点像小马过河,不同水平的人感受不同,给出的建议当然也不同。还需要你自己试一下,才知道是否有难度。
于是我连着跑了3天,亲自测试1小时7公里这个目标是否离自己很远。结果,数据显示如下。(感谢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据监测变得这么容易)
哇,比自己想象的要轻松多了。尤其是在我5公里跑了35分钟之后,21公里的距离在我眼里,瞬间变得不那么遥远了。这是一个触手可及的目标。
我把21公里的目标距离拆解成了4个5公里。我要做的就是每天跑5公里,如果我知道怎么跑好5公里,并且还有很充沛的体力,那么我就知道怎么跑下来21公里。
第三步:制定计划
我的计划只有一个字:跑。
以前有过太多次半途而废、不了了之的运动计划了,以至于我忘记开始了多少次,总是轰轰烈烈地开始,然后无声无息地结束。所以这次我不敢大张旗鼓、信誓旦旦的宣布我要跑马拉松,我只是跑步,十几天之后报了名——南宁半程马拉松,这距离开赛还有两个月的时间。
家人当我是在搞笑,以为我又三分钟热度,一场大雨就会浇灭我的热情。我也不辩解,有什么用呢,谁让我曾是一个“计划习惯性流产”的人。
策略一:计划要有弹性
以前跑步的时候,对自己要求很高,要求每天跑步,无论刮风下雨,是不是很熟悉?结果只要有一天不能去户外跑步,就满是负罪感,我跑步是为了愉悦身心的,不是为了摧残身心的,为什么要给自己“每天必须去跑”那么大的压力呢?很容易放弃。
你喊口号无比容易,“我每天都要跑步”,但是实际做起来呢?你要花时间到适合跑步的场地去,然后做热身活动,热身之后再跑步,速度不要求快,一开始只要“跑得持久”。就算只跑5公里也需要30多分钟,跑完之后还要做拉伸。最后回到家,浑身汗淋淋的,还要冲个澡,至少一个半小时过去了。这一个半小时不是碎片时间,不能上网不能处理工作不能带孩子不能干家务,稍微有点加班、没人看孩子你走不开这种情况你“每日一跑”的计划就泡汤了。
所以,给自己的计划留点空间,有一点弹性。
虽然目标还是尽量多跑,但实践下来,我差不多每周能跑3-5次,绝对无法做到每天都跑。如果还是按照以前的计划,这次跑马计划又要流产了。
策略二:计划要循序渐进
由于我的目标是“跑5公里,并且还有足够体力”,但因为很久没有运动,一开始跑两公里就觉得肺要炸了。跑了两三次之后就能跑到3公里了,一两周之后就能跑到5公里了。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慢跑,不要速度,但是不能停,因为本能感觉每次停下来再开始跑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索性再累也不停,这是唯一要求:可以慢,但是不能停。
最后比赛的时候,我除了途中拿水、拿饮料,几乎一路跑下来,我对这一点有足够的训练。
之后跑到6、7、8公里,最后达到10公里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我在跑马前最多跑到16公里,也就是说在比赛前完全没有跑过21公里的成功经历。
如果不拆分目标,21公里你会觉得太遥远了,可能是这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距离。
会跑5公里,就可以很好的跑下来10公里。
策略三:计划要有调整
一开始再练习跑步的初期,我只是单纯去跑步,跑前热身,跑后拉伸,没有去做其它额外的训练。心肺功能增强以后,我开始发现跑到8公里、10公里,会有腿疼的情况出现。请教了公司参加过多次马拉松的跑步高手,又在网上翻阅了很多人的跑步心得,开始意识到加强腰部力量、腿部力量的重要性。
于是,我的训练计划做了调整,加入了力量训练 。我几乎全部按照“硬派健身”里的推荐的动作组合,重新做了时间安排。
- 有大块时间就去跑步;
- 如果没有,就用碎片时间按照大肌肉群去训练,增加肌肉力量。
一些动作可以在家做,一些动作只能去健身房,比如举铁这种必须要用到器械的。加入力量训练之后,很明显地,在跑步的时候臀腿的力量更足了。在正式比赛的时候,我一点儿也没有受伤、崴脚、膝盖疼、腿疼这种情况。跑完正处于兴奋状态的时候,还带着孩子玩了一下午。
你会说,没有执行计划这一步吗?
没有了,具体怎么做的细节已经包含在策略当中了,照着做就可以了。具体的执行只关乎时间安排。
关于最后的比赛
比赛前一天,我坐大巴车来到南宁,部分地区已经封路,拖着疲惫的身体找到预定好的酒店,第二天一早5点多就起来吃饭,然后赶往赛场了。
比赛当天,天空阴沉沉的,昨晚刚下过小雨。我穿着瑜伽裤,穿着Victor的羽毛球鞋,有点小兴奋又有点小紧张,2小时18分6秒的成绩跑到了最后。
无所谓跑步装备,无所谓外部环境,实力决定一切。
我之前一晃而过有点小担心的事情一样都没有发生:没有受伤、没有滑倒、鞋带没有开、没有下雨、没有上厕所,一路几乎没有停,顺顺当当跑到了终点。
特别要提醒的是,千万千万不要依靠意志力去做一件事。
我一开始总以为自己是个没有毅力、没有自律的家伙,但是跑马成功的经验给了我提示。以前我总是像一个对着国旗宣誓的人,“我一定要每日必跑!”、“我一定要减肥到100斤”,希望通过意志力来要求自己苛刻地完成一件事情,但是事实证明,意志力很不靠谱。
这次和之前唯一的不同是,我制定了计划,这个计划不是一句空话,类似“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跑步一小时”这种很容易放弃的计划,而是一个简单到很不容易放弃的计划。
好的计划不是口号,还是让你知道怎么行动的指南,并且门槛足够低、足够简单到你只需要付出一点点的努力就能做到。让你行动起来的计划才是有效的。
至今,我已经靠这样一个小技巧完成了两个半程马拉松。
你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