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
不 管 你 在 哪 儿
世 界 和 我 爱 着 你
2018.04.17 GOODNIGHT
▽
其实真正的安全感只可能来自于一个地方,那就是你的内心。我们此生对自己最大的温柔,大概就是不活在别人的眼光里,走自己的路。
1.
2008年,秋风劲吹,成都街道洒满阳光,仍让人感觉刺骨寒冷。
街道两旁陈列着熙熙攘攘的商品小铺,23岁刚毕业的成都女孩儿陈可依在公交车上回头望见妈妈破旧的毛衣,心中满是心疼,这个成长于单亲家庭的她,单纯又要强,望着车窗外平凡生活里的人群,她的心中满是渴望着繁华的大都市北京,因为她知道北京是妈妈的祖籍,那里或许有她希望的根,她希望在那里可以有自己的梦想天地,可以让自己和妈妈有个安稳的家。
这是我在《北京女子图鉴》剧情里看到和感触最深的地方,这部网剧刷屏已经很久了,刚开始是3月8日官网发布的宣传海报,接着是相关影视大号的安利,然后是一有点东西都会要榨出点鸡汤的情感励志类公众号。有的宣扬女性独立,有的批判剧情单一化的翻拍日剧《东京女子图鉴》,还有的则是有理有据的分析着女主剧情一路开挂的假大空。
那究竟是什么样的剧,才会让媒体们一拥而上地讨论它?才会让那么多北上广的年轻人为之动容?才会让豆瓣评分从最初的7.3一路浮动到6.8、6.9呢?带着种种疑问,结果一口气自己就看了6集。
《北京女子图鉴》讲述了主人公陈可(原名陈可依)2008年到2018年,整整10年在大都市北京求职工作、恋爱生活的故事,描述了千千万万在北京追求梦想的女子群像。她们在被现实裹挟、压力、责任困扰下的生活描述真得太现实了,现实的让人心疼也让人扎心。
它就像给你拍照的树懒摄影师,让你在精心准备的彩排中猝不及防的直播了照面,更多的时候它像一块双面镜,看得到现实里不安窘迫的自己,也看到另一侧你想要的样子。
2.
最近,也在知乎和一些职场圈子里有看到大家对剧情的吐槽,可能真实的生活不太会像电视剧那样上演着人生赢家的大戏,对于生活是否一定要去北上广一线大城市,职场女性们也都有着自己的思考:夏一说,她是14年从一个非常不知名的大学毕业,呆在山东老家的二线城市生活,后来希望能够提升自己就只身来到北京发展,说起当初自己在北京找工作的经历,也很像剧中陈可那样四处碰壁,最终在北京做起了淘宝商品运营的工作,现在呢已经工作了几年,也实现了自己在工作中独当一面的样子,她希望未来的自己更加会努力;那像我身边的女性朋友呢,也有一些人选择在北京上海打拼,有些人呢毕业后选择步入婚姻殿堂,同样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学术梦想,选择求学,一线城市的房价、堵车、生活成本、激烈竞争等等,让我们在一边享受着梦想的同时,一边承受着压力。
身处于这两性不平等的世界,似乎女性就不得不身怀绝技,也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片刻的安全感,因为这个时代有太多太多的选择和焦虑,也在某种程度上更加突出了都市女性在面临这些纷扰后的心理压力,也似乎道出这个不安分成长的背后有更多不为人知的辛酸。
从《杜拉拉升职记》到火爆的《欢乐颂》再到如今的《北京女子图鉴》,都市女性的成长史是那么的相似又有些不同,相似的是很多人从这里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或者即将成为的自己,不同的是有时候她们会比你想象的要坚强。
3.
每次在听到《神秘巨星》的主题曲,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尹希娅在机场扔掉罩袍,将脸庞展现出来的场景,在我看来她扔掉的不仅是罩袍,还有麻木、服从、屈辱、卑微;展示也不仅是脸庞,还有尊严、胆量、魄力和平等。从武丁开山时期的妇好到挂帅征战的花木兰、穆桂英,革命时期的刘胡兰、江姐、赵一曼、秋瑾,再到新时期涌现出的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商界铁娘子董明珠等等,女性从来不仅是性别的区分。
心理学百科中解释说,安全感实质上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理,是来自一方的表现所带给另一方的感觉,是一种让人可以放心、可以舒心、可以依靠、可以相信的言谈举止等方方面面表现所带来的,它不仅是物质上的需求更多的是心理精神上的抚慰。
根据网络指数关联词显示,在北上广地区“安全感”在年轻群体中所占的比例为18%-55%,其中20-39岁的女性安全感关注指数高达53%,高于男性的6个百分点,而剧中主人公陈可的“北奔”奋斗史无疑是这群年轻女性在北上广都市下的缩影,也彰显出她们在追梦路上,面临未知方向时心理的种种不安。
剧中的陈可,在妈妈的照顾下成长,她的妈妈一心想留她在身边,为此不停地给她介绍工作、安排相亲。后来妈妈给她介绍了一份税务局的工作,并约了局长见面,不过这又是一场变相的相亲,这次吃饭让陈可也十分尴尬,面对眼前相亲对象抽烟、抖腿、说话粗鲁的习惯,陈可知道,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也许在妈妈看来,女儿能有个安稳踏实的工作,有个有权有势的靠山,应该就会过上幸福的生活,从剧中我们看到妈妈朴素老旧的衣着,毛衣领口坏了都一穿再穿,可以说妈妈把生活的全部都付出给了女儿,自己既要当妈又要当爸,因为你要知道一个单亲妈妈在那个年代独自抚养一个孩子,得需要吃多大的苦,所以在妈妈眼里的安全感就是女儿能够幸福,甚至女儿要独自去北京谋生时也是万般嘱咐。
其实真的就是这样,从小到大,每次当我们上学出门或者离家工作的时候,父母一直都是那个最牵挂我们的人,甚至当你每年在春节返程的时候,都恨不得在你的后备箱装上满满一车的家乡饭。
陈可相信“北京,这座闪光的城市,会改变所有投入到她怀抱的人”,她想成为“一个备受羡慕的人”,这一切不仅仅是缘于看到高中未毕业的佳佳都能在北京过得精彩的由头,更多的还是自己内心渴望的安全感,包括陈可在被王涛欺负后举目无亲时,需要的男友安慰一样,在这时陈可眼里的安全感就是有另一半的安抚,而在大赫提出分手,此时身心疲惫的陈可想起大学时大赫跟自己告白的场景,想起了大赫说自己去哪里,他就会跟到哪里的承诺,恋爱时的甜蜜到现在换来的一句分手,不禁让人心灰意冷。但陈可永远不会知道,大赫提出分手是因为母亲重病瘫痪,不想耽误她。当初也恰恰因为大赫的男人责任感,答应了彼此在一起,也让缺少父爱安全感的陈可感觉找到了依靠。
4.
而在求助于佳佳之后的陈可依,深感自己的无助与无力后将名字中的“依”字去掉改名陈可,逐渐让自己强大起来。经历温饱到职场进阶,陈可也逐渐有了眼界和野心,对名牌包、精英生活的向往,使她更加直白而真实,可以说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陈可这里得到了一一实践。无疾而终的爱恋,风花雪月的邂逅,都使得陈可逐渐明白,安全感其实是自己给的,甚至在得到顾总公司上班后,月薪7000的消息分享给张超时,却得不到恋人的支持,而作为经济适用男的张超恰恰又满足不了此时陈可的安全感需求,最终这段感情以不公平的方式告终。加入时尚杂志编辑和某国企HR的圈层,完成了社会群体需求,得到归属的安全感后,陷入了女性最关注的青春危机,这同样又是一种心理上的不安全感。
可以说从初恋大赫到张超、于扬,陈可一直在追寻一种生来所需的安全感,虽然剧情刚播到第六集,也许在面临不断诱惑和追求自我之后,陈可会找到属于她自己的一份安全感,就像德国心理学家凯伦霍妮(Karen Horney)说的那样,“一个人想要真正的成长,必须在洞悉自己并坦然接受的同时又有所追求”,无疑,陈可的未来是独立女性的代表,也就像当初顾总见到她时说“我在你身上看到了我年轻时的样子”。
这也让我联想到《东京女子图鉴》中绫在东京闯荡20年中不断的得到与失去,在老师眼中,绫是老师的骄傲,老师甚至一直珍藏着绫作为成功女性接受采访的杂志,而结尾当绫看到杂志上自己的那一刻竟然失声痛哭,没有一句台词,这个时候我们也许明白了她所经历的图鉴,原来不知不觉连自己都已成为别人眼中羡慕的对象,才发觉自己已经走了那么远。我们生来就是为了在大地上行走,路有荆棘也有鲜花,不安的年纪总有不安的故事,谁又不是在踏着不断追求自我安全感的路途中充满欲望、迷失自我最终又找到初心的渡口呢?
你的安全感来自哪里?是你的朋友圈被关注还是当你想要买买买时银行卡里充足的余额,抑或是当你手机电量在1%的时候连接上充电器的那一刻?
越缺乏安全感,就越像溺水之人,想使劲挣扎抓住救命的浮木,却越沉越快。其实真正的安全感只可能来自于一个地方,那就是你的内心。
我们此生对自己最大的温柔,大概就是不活在别人的眼光里,走自己的路,所以走过了许多弯路又怎样?没有赢得世俗所关注的掌声又怎样?作家艾明雅说:生活没有容易的。我们只是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领域,为了不同的目标而受苦。不管你身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其实所有的选择,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希望我们都能忠于内心的火焰,忠于渴望的美好,不负初心。
所以当你觉得不安的时候,请想一想身后的父母,想想他们正在为你打拼,请想一想自己的初衷,然后抬起头继续倔强地走下去,这是我喜欢卢思浩的一段话也是我想送给你的一段话。
请记得,世界和我爱着你,我是亦声,愿你有尘埃落定的安稳,也有对梦想不离不弃的笃信。
馨语时刻:
你的安全感来自哪里?欢迎评论区留言参与讨论,让世界看到你的色彩。
文字:亦声
主播:亦声
图片:来自网络
封面设计:馨语
商务:LGNO1beishi(请注明来意)
倡导有态度的精神生活
文章兼顾电台的青春故事
也许更新慢,但每一篇都值得用心
愿做你耳朵里的画家 用声音涂抹你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