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耳熟能详的一首诗,一下子勾起了我们的回忆。千百年来,这首骆宾王七岁之时所做的《咏鹅》广为流传,朗朗上口,三岁小儿都懂背。
说起古诗,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唐诗。而说起唐诗,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两位大诗人。
但其实大部分人,尤其是80后、90后、00后认识的第一位诗人既不是李白也不是杜甫,而是骆宾王。
骆宾王生于公元619年,逝世于公元687年,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人,唐代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骆宾王之父名为骆履元,曾任隋右军长史。因隋朝廷腐败,令其失望至极,遂弃官逃到了东山,在乌伤城北骆家塘村过起了隐居的日子。
骆家皆是饱学之士,骆姓是古乌伤望族,早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就出过骆俊、骆统等著名人物。
所以骆宾王出生时,其父根据《周易61观61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的意思,给小儿取名宾王,字观光,把希望都寄托在了这个小儿子上了。期望小宾王长大后,能有大出息,辅佐君王,光宗耀祖。
骆宾王7岁那年,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当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池塘时,见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
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池塘里的白鹅要他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作出了那首脍炙人口,趣味盎然的小诗《咏鹅》,千古传颂。
次年秋天,县里举办童子科考试。骆宾王再次艳惊四座,写出了一首:
《玩初月》
忌满光先缺,乘昏影暂流。
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
《咏鹅》是一幅充满童趣的画卷,《玩初月》则富含了深厚的哲理,难以想象,这是八岁孩童所做的诗句,说神童并不为过。
十八岁时,骆宾王的父亲去世之后,家里的生活更为窘迫。为改善家里经济情况,守孝满三年后,在第四年,骆宾王赴京赶考。
在那个年代,许多人攀附权贵,在考场外做文章,以求高中。
骆宾王既不认识皇亲国戚,也不屑于攀附权贵,结果当然是名落孙山。
心灰意冷,郁郁不得志的骆宾王在收拾行囊,准备返乡的途中,偶遇唐太宗李世民的异母弟弟道王李元庆。
李元庆早闻骆宾王的才名,便邀请其担任王府录事,负责起草各类公文。
李元庆对骆宾王的学识十分赞赏,在其任职一段时间之后,便想对他委以重用。破格提拔并不符合唐朝当时的规矩,于是道王特地下了一道手谕,要他 “自叙所能”。本意是希望他自陈器识才情,给他随便选择一个适合发挥自己才干位置的权利。
一心追求功名的骆宾王,却偏偏在这个决定自己命运的关键时刻拒绝了道王,他耻于自炫,在《自叙状》中写道:
若乃脂韦其迹,乾没其心;说己之长,言身之善;腼容冒进,贪禄要君;上以紊国家之大猷,下以渎狷介之高节;此凶人以为耻,况吉士之为荣乎?所以令炫其能,斯不奉令。谨状。
大体意思就是说,自吹自擂地宣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反而会让自己背上“冒进”、“贪禄”的骂名,违背了他做人的原则,坚决不干。
他的清高、叛逆和耿直注定了他无法仕途平坦。四年任期一满,他就离开了道王府,回到了兖州。
十年间,一直寄情山水,把酒言欢,闲云野鹤,逍遥快活,留下了不少诗作。
骆宾王的一生,一直都是左手入仕,右手辞职。像这般进进出出,骆宾王的仕途上,出现过好几次。
高宗时代,武后专政,奸佞横行,像骆宾王这样的人,仕途上自然也难有大的作为。
但他始终胸怀天下,心系苍生。面对武氏窃国,李唐垂危,年迈的骆宾王,仍然义无反顾,挺身而出。
当时在扬州担任徐敬业府属、对武则天执政也不满的骆宾王,掌管机要文书,为叛军写下了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骆宾王在这篇文章中,将武则天骂得狗血淋头,然而武则天听完之后,却一点也没生气,反而极其欣赏他的才华,怪罪宰相没有将骆宾王笼络住,以致于跑到了叛军那里。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唐 · 骆宾王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誓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公等或居汉位,或协周亲,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机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这篇檄文气势磅礴,振奋人心。凭借这一篇雄文,徐敬业短短数日,就收获了十万雄兵和千万人心。
这场起义,仅仅三个月就以失败告终。骆宾王没能实现“宾于王”的理想,也未能驰骋沙场,拜侯封相。但这篇檄文,却与王勃的《滕王阁序》一起,被誉为中国骈文史上的“双璧”,名扬天下,千古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