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电影前先翻影评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去影院看《邪不压正》之前,见过一篇讲姜文式浪漫的文章,里面提到影片中的一个细节:在北京坐拥十三套房子的权贵蓝先生,单为了一种味道特别的醋,专门起个大清早,冒着大雪骑单车去买。他讲“就是为了这醋,才包的这顿饺子。”就是为了这句台词,我才去看了这部电影。
因为提前看了影评,在影院看到买醋这段时,我几乎是同时和姜文讲出了这句台词,脱口而出的一瞬间很奇怪,仿佛时空突然开始崩裂交错,我不再置身于昏暗的影厅,而是青瓦红墙、飘着大雪的北平胡同(哪怕我本身就住在影片中涉及地点的沿线)。
就像和所有银幕中人以及懂他们的人做了一次心电通话,对于“这部片子的内核是浪漫”的观点感同身受。
02
比如这部片子将背景设定在抗日时期,我本以为会看到轿车洋房,胡同小巷。没想到全片反而用了大量镜头讲述碧云蓝天下北平的屋顶。
彭于晏饰演的李天然从房顶骑单车过来找女主周韵,而后他们每次见面几乎都在屋顶,踩单车,翻牌楼,就像《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哈尔带着苏菲在碧蓝天幕下飞翔,也像小李子那版《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约会要藏在水面之下,它们都是同一个美丽的隐喻,是字面上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地方。
在战火纷飞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整座城中最显眼的屋顶聊着一些哈姆莱特式“To be or not to be”问题,男女主两人间短促又宁静的片刻被凸显得无比浪漫与珍贵。
这里想提一句,《邪不压正》的两极化评论中打分低的那一方中,有些人总觉得周韵的角色有些单薄,似乎“她一定要和纯粹代表美好的女性形象挂钩”,但这倒更让我觉得姜文一定要把自己老婆塑造成真善美化身的样子浪漫极了。
再比如许晴饰演的唐小姐要李天然和她离开时讲的话:“我在马尔代夫最南端买了两个小岛,我剑桥的同学说全球在变暖,这两个小岛会越来越大,以后整个南半球都是我们的。”
唐小姐对小她三十来年的李天然的感情也很罗曼蒂克,到了几十岁的年纪还愿意离开金主和被通缉的他私奔,讲得出“多希望半个地球就只剩我和你”这种小女生才会讲出来渴望打动爱人的话。
03
又比如剧情上一些看着很奇怪地方:只认得五个字的潘公公成为了知名影评人,一边管家一边跟报社讲电话,中文英文夹杂换来换去口述成篇篇影评;
背负着深仇大恨的李天然并不像个要鱼死网破你死我活的复仇者,却是个满面阳光傻乎乎地被人利用而不自知,还忠孝仁义地给人家叫爸爸的留洋少爷;
分明是题材沉重的抗战片,但丝毫不会让人感到压抑,全片笼着一种欢快轻松的玻璃罩,似乎在上演的是一出喜剧,容得细想后却发现揭开罩子《邪不压正》还是不肯逃开喜剧的悲剧内核,它的笑点依旧多来源于个人在面对命运时无力的反抗。当然它的浪漫也来自于此。
其实我很容易被这种法国电影一般的跳跃式罗曼蒂克感动,看上去莫名其妙的台词啦,无缝对接的中英日三种语言啦,饱含信息量的蒙太奇镜头啦,都直直白白的把真诚剖开来给你看。
甚至无论是醉心于中华文化讲学《论语》的日本人根本,还在优雅的唱片乐中挨个崩掉车夫,非要撅起嘴和朱元璋合影的反派朱潜龙,都像是一种符号,一种姜文不顾世人喜不喜欢看不看得懂,偏偏要专注于表达自我的符号,这种专心做电影的态度也认真地叫人想掉眼泪。
这本身不就很浪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