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余华的这本《活着》买回来已经有一些时日了,断断续续才看了几十页,今日翻出这本书时已有些许灰尘积在封面上,我轻轻抹去灰尘,凝视着那黑色的封面,不禁想起我那日决定带它回家时情景。
数月前吧,我去书店买资料,习惯性地浏览着架子上的书,很快一本黑色的书映入我的眼帘,我的视线再也不忍离去,余华作品《活着》,这几个字就这样生生地嵌入了我的眼睛,一本书的封面可以简洁到如此,这让向来以貌取书的我情何以堪,还来不及思考手已经伸向架将书取下,未及看简介已然决定将其收入囊中。
02
余华,何许人?不得而知,好在封面的反而就有其介绍,让我很快就了解了这位被享誉二十多个国家的著名作家,各个国家对其评价各不相同,法国《读书》杂志评价:余华的作品是中国文学中最为尖锐辛辣的。当我看完他的简介不禁汗颜,自己还处处以文艺青年标榜自己,原来我也只是个伪文艺,居然连这样一位作家都前所未闻。随之,这本书在我手中也变得沉重了起来。
他在中文版自序中是这样写的: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她时间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长期以来,我的作品都是源于和现实的那一层紧张关系。我沉湎于想象之中,又被现实紧紧控制,我明确感受着自我的分裂,我无法使自己变得纯粹。
看至此,我发觉他是如此的真性情,为了捍卫一些内心的坚持,他会经历怎样的挣扎。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只要放弃最初的自己,我们总是能如鱼得水,如若想坚守自己最初的梦想,这远比畅游在大染缸里要难得多。因为我们既要浸泡在这个大染缸里,又要在这个染缸里保有真我,想想都知道很难。
03
《活着》这本书,写了关于一个人一生的故事,它表达了时间的漫长和时间的短暂,表达了时间的动荡和时间的宁静。作者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了时间——一个人的一生,比如,福贵命运的变化,福贵活着的方式。作者笔下的福贵一生窄如手掌,但他所引申的意义是否宽若大地?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一起来看看余华笔下的福贵拥有怎样的人生?当我们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们是否能从福贵的身上找到些许自己的影子,或苟且或坚强地活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