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经》记载:梵语“扇搋半择迦”,即汉语“黄门”,分为五种。一为半择迦,是总称有男根,能用,而不能生子的人;二为伊利沙半择迦,汉语称“妒”,这种人有男根,能用,但紧要关头会突然萎缩,不能生子;三为扇搋半择迦,男根天生发育不完善,不能生子;四为博义半择迦,男根半月能用,半月不能用;五为留拿半择迦,即为阉割,或被罚腐刑。这五种黄门,是人世中的恶道报应在身体之上的结果。“搋”字,音丑皆反。
“黄门”在汉代是官名,多以宦官担任,所以到后来就演变成骂人不能人道的俚语了,就像“太监”。
“扇搋”,读起来很像“骟切”。
“妒”的新含义,让我对很多词句都不敢直视了,比如“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容斋随笔·随笔卷一·半择迦
《大般若经》云:梵言“扇搋半择迦”,唐言黄门,其类有五:一曰半择迦,总名也,有男根用而不生子;二曰伊利沙半择迦,此云妒,谓他行欲即发,不见即无,亦具男根而不生子;三曰扇搋半择迦,谓本来男根不满,亦不能生子;四曰博义半择迦,谓半月能男,半月不能男;五曰留拿半择迦,此云割,谓被割刑者。此五种黄门,名为人中恶趣受身处。搋音丑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