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寒假地理作业为:绘制你心目中的世界地图,展开想象,内容自定。
哈哈哈,命题发挥。初入初中,初次相识地理,经过了一学期的地理学习,娃娃们会有怎样的沉淀或视角呢?这里,可能说成“ 娃娃们在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呢?”会更合适。好奇!
拿着手机,翻阅他们的作业,翻了几份,“心中百态啊”,突然想起一句话:“你看到的世界只是你想看到的”。嗯嗯,越翻越感觉说的特别对,特别对。
于是乎,简单搜了一下,这原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周易》中片段的解读版。《周易·系辞上》说:“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简单的说成白话文就是:你永远只能看到真实世界中,你想看到的那一部分。
那,孩子们到底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绘制出了什么呢?跟着我---地理老师的解读,来窥探些许吧。
哇喔,画出了人类世界发展的很多过程呢
听,我慢慢编给你:
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Alfred Lothar Wegener,1880-1930)偶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极为相似。经过科学调查和收集相关证据,1912年他最先提出大陆漂移说。后来,发展成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又叫全球大地构造。所谓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也就是说地壳和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顶部。新全球构造理论认为,不论大陆壳或大洋壳都曾发生并还在继续发生大规模水平运动。但这种水平运动并不像大陆漂移说所设想的,发生在硅铝层和硅镁层之间,而是岩石圈板块整个地幔软流层上像传送带那样移动着,大陆只是传送带上的“乘客”。
在地质时间的运动过程中,世界逐渐形成了目前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见下图)。我们发现世界是由陆地和海洋两部分组成的,并在一定时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于是,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世界大洲和大洋轮廓图。之后,为便于沟通和交流,给分布在不同地区的陆地和海洋起了一个较为确定的名字。
随着人们对更大世界的好奇与探索,人们发现有些地方很热,有些地方很冷;有些地方是白天,有些地方是黑夜。随着科学家的调查研究,给地球上虚构了无数条横线(纬线)和竖线(经线),并分别用“纬度”和“经度”命名。纬线从地球正中间定为“0°纬线”,向南向北各至90°;经度范围为0°-180°,且向东向西各180°。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人们发现:在热量分布方面,纬度较低的地区温度高,纬度较高的地区温度低;在时间变化方面,东边的地方日出早,西边的地方日出晚。
于是,人们发现章鱼主要分布在全球范围的某个特殊区域:北半球的中低纬度;企鹅主要集中分布在南极洲大陆。
人类用脚丈量着世界,用眼睛记录着随时存在的变化,并在特定区域的人们心理产生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随着群居生活的深入,区域范围内人们间的影响越来越大,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生活习俗、风土民情和较为一致的心理特质等,从而形成了民族。不同民族相互交流和融合过程中,又形成了政治意义上的国家。请看,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图:
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国家间的和谐沟通,人们对特定区域有了很多相同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形成了不同国家或区域上的特色认知,主要体现在:动物、植物、不同生活中的用品等,如下图所示:
人们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从未停下过脚步,人类的探索不会仅停留在空间领域的宽泛,他更加追求的也有对特定事物的深入探究,例如:地形、矿产能源等自然环境下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世界政区图下的国家分布在特定的、固有的自然环境下,其中蕴含着特有的矿产、能源和动植物等资源。从而,开始了不同的人类社会发展史。
透过以上区域代表性的名片,我们可以整体快速感知每个区域和国家的特色,也可从侧面感知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从农业-手工业-工业-服务业-信息技术产业等,在不断的进步。
世界格局影响着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不仅体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也反映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古灵精怪的娃娃心目中的世界就是这样的大同小异,各具特色,使我透过他们的视角,重新概略地回忆了地理世界中人类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最近出现的新冠状病毒,亦引发了我对人与动植物等自然环境怎样更加和谐相处的思考。新冠状病毒出现后,你眼前的世界是怎样的呢?你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呢?未来的世界又会怎么样呢?
后记:
呜呜呜,本来个把小时可以完成的内容,谁知,被电脑、鼠标等我不清楚的啥啥啥,活生生地拖了几个小时。以此,我深切地体会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重要性。以此,记住此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