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构
这篇文章我要分享的是非虚构写作第二章寻觅、研究和报道话题
作者在这一章的题目里已经将本章内容分为了三个部分:寻觅话题、研究话题和报道话题
通俗点说就是寻找灵感、收集素材和下笔写作。
在这三个部分里,一共收录了11位新闻记者或编辑对采访报道的真实体会,让你从不同人的角度去了解和提炼关于这一章主题的共性,并具象化的可以应用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他们遇到的问题都是你我在写作中会遇到过或者需要去经历/思考的。
我将本章的章节题目做了提炼作成一个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
二、内核剖析
本书是英语母语的人写的,再由翻译译成中文,国内现如今的翻译许多都是逐字逐句来做的,翻译书稿很难,不但要忠于原文还要符合译文的阅读习惯,即便如此,有些段落对于我们理解可能会有困难,举两个例子:big idea在文章中翻译为“大想法”,但是我在思维导图里把这个词替换成“格局”,这个词我不是随便替换的,而是在读懂文章意思,并恰巧前段时间听得到吴伯凡老师的日知录里有一个big think,因此对应而来的。还有采访要求达到the felt life level——那个有实感的生活的层面,逐字去理解这个词组是没有错,可是读起来就是很别扭。
如果你真的很想弄懂那一个段落的意思,建议你找英文原版来看,会更便于理解文中的意思。
P.S.我个人最喜欢的翻译著作还是中文版的《乔布斯传》,文中多处拿乔布斯和乔峰作对比,我当然知道这个桥段在原文里是不会有的,所以对于译者再创作的巧思,我也是深感佩服!
三、书摘
针对本章内容提炼一些可能会对大家有帮助的书摘
1、作者必须将观察和数据转化为自己的体悟,进而制定策略,以便将这种体悟传递给读者。
2、(收集素材时)你得让自己保持在一种开放的状态中,不论那种生活,你都对它保持开放
3、所有设定的场景、刻画、背景信息都必须朝向一个归宿(destination),或者说是主旨(theme)。
4、一个结尾,必须带给人某些收获
5、珍惜那些你在采访过程中想到的隐喻以及那些跟结构有关的主意
6、(访谈)整体上的互动,要比具体的问题来得更为重要。
7、在用第一人称时,诚实是非常重要的。读者能够立刻看穿谁再装腔作势。
8、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写作而让自己的生活失衡。我们对自己的个人生活没有投入足够多的精力。
9、写一个长篇故事,就好像谈恋爱。为了支撑自己,我会努力围绕着受访者的世界构建一个世界。
10、要把新闻跟写作结合在一起,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事情,我做到这一点,唯一的办法就是反复地写。
11、巨大的信息洪流,以及新闻记者通过电脑做采访的习惯,是我们现在的很多新闻缺乏一种真正的位置感。
12、重要的东西,是那些当你做采访的时候,在你面前展现出来的细小的、被你观察到的细节。
13、你知道的越多,他们就跟你说的越少。
14、第一稿会花最长的时间,也最费劲。第一稿很可能根本没几段真正值得留下来的。
这本书真心不错,这些前辈的经验非常宝贵,不论新旧媒体,不论写作形式,我们既然选择了用文字与这个世界对话,就必须具有文字工作者的职业操守。看看他们的经历,品味他们的所思所想,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与这个世界共舞吧!